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精選4篇)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篇1
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七課
7.3.1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重點】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難點】①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②理想的概念;
【素質要求】
⑴知識方面:
識記:理想的概念、理想的類型;
理解:理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也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不同時代有不同理想,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具有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⑵能力方面:
①本框題知識圖表列舉了理想的分類,不同時代的不同理想等事實,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提高分析、歸納、理解基本觀點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能力;
⑶覺悟方面:
①本課是集中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樹立崇高理想的意義,并要落實到行動上。
②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對自己選擇正確的人生理想目標認真思考。
導入新課:
19xx年,周恩來進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東關模范學校讀書,有一次,東關模范學校的魏校長在課堂上嚴肅地問學生:你們為什么讀書?學生中有的回答:“為光耀門媚而讀書,”
有的答:“為明禮而讀書,”有的答:“為家父而讀書。”12歲的周恩來莊重地回答:“為中華倔起而讀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周恩來已有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理想。
在此,我也想問一下同學們,你們讀書是為什么呢?每個人心中肯定對未來都有一幅美好的藍圖,請你用三、兩句話,寫在一張紙上,題目就叫“我的理想”,署不署名隨你意,唯一的要求便是要真實。
(設計此問題和活動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理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后邊有的放矢地講理想有關內容收集資料)
(學生寫完后,教師當時收上來)
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板書)
一、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板書)
1,理想的含義(板書)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①理想的方向是指向未來的,因而它排斥過去和現在,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理想既不是回憶,也區別于現實。
②既然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所以理想具有可能實現性,因而它排斥幻想、空想。
2.理想的類型(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6頁第 1自然段至第4自然段,了解一下教材是怎樣劃分理想類型的。
(學生看書后回答,教師歸納)
(1)按理想的性質劃分(板書)
(學生回答:什么是科學、非科學的理想;崇高、庸俗的理想)
我們說的有理想,是指科學的、崇高的理想,那同學們運用剛學習的知識來判斷一下我們自己的理想應屬于哪一種類型呢?
(教師選學生寫的理想紙條,宣讀其中的 1/3,請學生判斷)
(2)按理想的內容劃分(板書)
(學生回答:什么是社會、道德、職業、生活理想,教師選學生寫的理想紙條,宣讀其中的三分之一,請學生判斷屬于哪種理想)
從同學們對未來理想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有人寫到了社會理想,但大部分同學的理想還是限于生活理想和職業理想。其實,在這4種中,社會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它既貫穿于其它理想之中,又是一個人全部理想的歸宿和基礎,所以我們說的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學的、崇高的社會理想。
(3)按奮斗的時間長長短來劃分
(教師宣讀剩下的三分之一紙條,請學生判斷它們從性質上、從內容上、從奮斗時間的長短上劃分,分別屬于哪種類型)
從以上對同學們理想的宣讀中,我們發現,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理想,為什么我們會有這么多不同內容、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理想呢?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的爸爸、媽媽今天也坐在這里,他們的理想會和我們相同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理想肯定反映他們的時代色彩和個人生活境遇的差異,這是因為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3.理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板書)
( l)理想是社會經濟關系的產物(板書)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原理是我們第6課學習過的一個原理,哪位同學還記得它的基本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引出下邊內容)
理想也屬于社會意識,因此,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和其它社會條件的產物,都要隨著經濟關系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現實。
(2)不同時代、不同階級有不同的理想(板書)
(由于學生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原理的學習及相關歷史知識的具備,這部分內容可讓學生自己看書、舉例,便能理解和掌握)
從同學們的閱讀和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階級社會中,任何理想都要受到一定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的制約,沒有也不可能有各階級都信奉的超階級的理想。
理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們的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4,理想對社會對人生的巨大作用(板書)
第一,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板書)
為了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歷史上廣大人民群眾、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仁人志士,以及許多杰出的科學家、發明家,為實現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理想而奮斗,從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與發展,比如我們教材上列舉的李冰父子、詹天佑、王安石、孫中山……等,你還能再舉出一、兩個典型事例嗎?
(學生舉例)
在xx大報告中講到,要“鞏固和發展全國人民的大團結。這個團結,是建立在中華民族實現全面振興的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基礎之上的;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維護和加強這種團結,我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崇高的社會理想對我國當前現代化建設也起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第二,崇高理想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板書)
在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困難和風險,來自國內的和來自國外的;經濟生活中的和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但無論什么困難和風險,只要我們堅定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理想,就一定能戰勝千難萬險,1998年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洪搶險”的勝利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第三,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板書)
同學們一定非常熟悉這首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寫成的嗎?請看這三位同學表演的小品。
(學生活動:教師可安排三位同學課下排好小品“總有一天,紅旗會插遍全世界”,這時請三位同學上來表演。)
旁白:事情發生在1928年2月,這是敵人最后一次審訊夏明翰了。
敵軍官:你姓什么?
夏明翰:姓冬。
敵軍官:胡說,你明明姓夏,為什么亂講?
夏明翰:我是按照你們的邏輯回答,你們不是經常把黑說成白,把天說成地,把殺人說成慈悲,把賣國說成愛國,我姓夏,就當然應該說成冬了。
敵軍官:你多大歲數?
夏明翰:我是共產黨,共產黨萬萬歲!
敵軍官:你的籍貫?
夏明翰:革命者以四海為家。我的籍貫是全世界!我相信,總有一天,紅旗會插遍全世界!
敵軍官:這成什么話?有沒有宗教信仰?
夏明翰:我們共產黨不信神不信鬼。
敵軍官:那么,你沒有信仰羅?
夏明翰:有信仰,我信仰馬克思主義。
敵軍官:你究竟知不知道你們的人?
夏明翰:知道,都在我心里。
旁白:對于這樣一位共產黨人,敵人用盡心機,但沒有絲毫效果,最后宣布將他“就地槍決。”
夏明翰:給我一張紙,一支筆。
旁白:他接過來,昂然一笑,然后在紙上寫下一首正氣凜然的就義詩。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
他們三個表演的真好,讓我們用掌聲感謝他們。同時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夏明翰為什么有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臨死之前,面對敵人的淫威,不但沒有絲毫畏懼,還能鎮定自若地寫詩抒發自己對革命的堅定?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因此,一個人,一旦樹立了正確的、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尤其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處在逆境下,有沒有理想,有什么樣的理想更是把人分成了不同的兩類。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9頁的這段輔助材料和旁邊的一幅漫畫,想一想,這兩個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看書、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歸納)
任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從1歲到101歲都可以為自己繪制一張未來的藍圖,因此
理想并不專屬于青年人,但對青年人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青年人對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有著強烈的需求和愿望;青年時代樹立了崇高的、遠大的理想,就會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所以革命前輩李大創同志曾這樣講過:“青年啊,你們臨開始行動之前,應該定定方向。譬如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目的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怕永無達到的日子。”
所以,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具體職業,只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有價值的人,就應該樹立理想,樹立崇高的、遠大的理想,把個人志向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統一起來,將自己的一切同祖國、同人民、同人類的命運永遠結合在一起。
鞏固新課: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理想的有關知識,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理想區別于空想、幻想,理想不是現實,是人生的奮斗目標,理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理想,理想對社會、對人生有巨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我們每個同學也都講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修正自己的理想,樹立科學的、崇高的、遠大的理想,并為之不斷地努力。
分析下面問題:
有人說“一個人沒有理想,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好。”運用所學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篇2
示例
導入 新課
1911年,周恩來進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東關模范學校讀書,有一次,東關模范學校的魏校長在課堂上嚴肅地問學生:你們為什么讀書?學生中有的回答:“為光耀門媚而讀書,”有的答:“為明禮而讀書,”有的答:“為家父而讀書。”12歲的周恩來莊重地回答:“為中華倔起而讀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周恩來已有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理想。
在此,我也想問一下同學們,你們讀書是為什么呢?每個人心中肯定對未來都有一幅美好的藍圖,請你用三、兩句話,寫在一張紙上,題目就叫“我的理想”,署不署名隨你意,唯一的要求便是要真實。
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板書)
一、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板書)
1、理想的含義(板書)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①理想的方向是指向未來的,因而它排斥過去和現在,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理想既不是回憶,也區別于現實。
②既然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所以理想具有可能實現性,因而它排斥幻想、空想。
2、理想的類型(板書)
了解一下教材是怎樣劃分理想類型的。
(學生看書后回答,教師歸納)
(1)按理想的性質劃分(板書)
(學生回答:什么是科學、非科學的理想;崇高、庸俗的理想)
我們說的有理想,是指科學的、崇高的理想,那同學們運用剛學習的知識來判斷一下我們自己的理想應屬于哪一種類型呢?
(教師選學生寫的理想紙條,宣讀其中的 1/3,請學生判斷)
(2)按理想的內容劃分(板書)
(學生回答:什么是社會、道德、職業、生活理想,教師選學生寫的理想紙條,宣讀其中的三分之一,請學生判斷屬于哪種理想)
從同學們對未來理想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有人寫到了社會理想,但大部分同學的理想還是限于生活理想和職業理想。其實,在這4種中,社會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它既貫穿于其它理想之中,又是一個人全部理想的歸宿和基礎,所以我們說的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學的、崇高的社會理想。
(3)按奮斗的時間長長短來劃分
(教師宣讀剩下的三分之一紙條,請學生判斷它們從性質上、從內容上、從奮斗時間的長短上劃分,分別屬于哪種類型)從以上對同學們理想的宣讀中,我們發現,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理想,為什么我們會有這么多不同內容、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理想呢?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的爸爸、媽媽今天也坐在這里,他們的理想會和我們相同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理想肯定反映他們的時代色彩和個人生活境遇的差異,這是因為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3、理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板書)
( l)理想是社會經濟關系的產物(板書)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原理是我們第6課學習過的一個原理,哪位同學還記得它的基本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引出下邊內容)
理想也屬于社會意識,因此,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和其它社會條件的產物,都要隨著經濟關系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現實。
(2)不同時代、不同階級有不同的理想(板書)
(由于學生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原理的學習及相關歷史知識的具備,這部分內容可讓學生自己看書、舉例,便能理解和掌握)
從同學們的閱讀和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階級社會中,任何理想都要受到一定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的制約,沒有也不可能有各階級都信奉的超階級的理想。理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們的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4、理想對社會對人生的巨大作用(板書)
第一,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板書)
為了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歷史上廣大人民群眾、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仁人志士,以及許多杰出的科學家、發明家,為實現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理想而奮斗,從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與發展,比如我們教材上列舉的李冰父子、詹天佑、王安石、孫中山……等,你還能再舉出一、兩個典型事例嗎?
(學生舉例)
在xx大報告中講到,要“鞏固和發展全國人民的大團結。這個團結,是建立在中華民族實現全面振興的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基礎之上的;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維護和加強這種團結,我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
因此,崇高的社會理想對我國當前現代化建設也起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第二,崇高理想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板書)
在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困難和風險,來自國內的和來自國外的;經濟生活中的和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但無論什么困難和風險,只要我們堅定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理想,就一定能戰勝千難萬險,1998年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洪搶險”的勝利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第三,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板書)
同學們一定非常熟悉這首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寫成的嗎?請看這三位同學表演的小品。
(學生活動:教師可安排三位同學課下排好小品“總有一天,紅旗會插遍全世界”,這時請三位同學上來表演。)
旁白:事情發生在1928年2月,這是敵人最后一次審訊夏明翰了。
敵軍官:你姓什么?夏明翰:姓冬。
敵軍官:胡說,你明明姓夏,為什么亂講?
夏明翰:我是按照你們的邏輯回答,你們不是經常把黑說成白,把天說成地,把殺人說成慈悲,把賣國說成愛國,我姓夏,就當然應該說成冬了。
敵軍官:你多大歲數?
夏明翰:我是共產黨,共產黨萬萬歲!
敵軍官:你的籍貫?
夏明翰:革命者以四海為家。我的籍貫是全世界!我相信,總有一天,紅旗會插遍全世界!
敵軍官:這成什么話?有沒有宗教信仰?
夏明翰:我們共產黨不信神不信鬼。
敵軍官:那么,你沒有信仰羅?
夏明翰:有信仰,我信仰馬克思主義。
敵軍官:你究竟知不知道你們的人?
夏明翰:知道,都在我心里。
旁白:對于這樣一位共產黨人,敵人用盡心機,但沒有絲毫效果,最后宣布將他“就地槍決。”
夏明翰:給我一張紙,一支筆。
旁白:他接過來,昂然一笑,然后在紙上寫下一首正氣凜然的就義詩。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
他們三個表演的真好,讓我們用掌聲感謝他們。同時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夏明翰為什么有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臨死之前,面對敵人的淫威,不但沒有絲毫畏懼,還能鎮定自若地寫詩抒發自己對革命的堅定?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因此,一個人,一旦樹立了正確的、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尤其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處在逆境下,有沒有理想,有什么樣的理想更是把人分成了不同的兩類。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9頁的這段輔助材料和旁邊的一幅漫畫,想一想,這兩個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看書、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歸納)
任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從1歲到101歲都可以為自己繪制一張未來的藍圖,因此理想并不專屬于青年人,但對青年人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青年人對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有著強烈的需求和愿望;青年時代樹立了崇高的、遠大的理想,就會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所以革命前輩李大創同志曾這樣講過:“青年啊,你們臨開始行動之前,應該定方向。譬如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目的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怕永無達到的日子。”
所以,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具體職業,只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有價值的人,就應該樹立理想,樹立崇高的、遠大的理想,把個人志向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統一起來,將自己的一切同祖國、同人民、同人類的命運永遠結合在一起。
鞏固新課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理想的有關知識,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理想區別于空想、幻想,理想不是現實,是人生的奮斗目標,理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理想,理想對社會、對人生有巨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我們每個同學也都講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修正自己的理想,樹立科學的、崇高的、遠大的理想,并為之不斷地努力。
分析下面問題:
有人說“一個人沒有理想,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好。”運用所學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篇3
示例
導入 新課
1911年,周恩來進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東關模范學校讀書,有一次,東關模范學校的魏校長在課堂上嚴肅地問學生:你們為什么讀書?學生中有的回答:“為光耀門媚而讀書,”有的答:“為明禮而讀書,”有的答:“為家父而讀書。”12歲的周恩來莊重地回答:“為中華倔起而讀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周恩來已有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理想。
在此,我也想問一下同學們,你們讀書是為什么呢?每個人心中肯定對未來都有一幅美好的藍圖,請你用三、兩句話,寫在一張紙上,題目就叫“我的理想”,署不署名隨你意,唯一的要求便是要真實。
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板書)
一、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板書)
1、理想的含義(板書)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①理想的方向是指向未來的,因而它排斥過去和現在,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理想既不是回憶,也區別于現實。
②既然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所以理想具有可能實現性,因而它排斥幻想、空想。
2、理想的類型(板書)
了解一下教材是怎樣劃分理想類型的。
(學生看書后回答,教師歸納)
(1)按理想的性質劃分(板書)
(學生回答:什么是科學、非科學的理想;崇高、庸俗的理想)
我們說的有理想,是指科學的、崇高的理想,那同學們運用剛學習的知識來判斷一下我們自己的理想應屬于哪一種類型呢?
(教師選學生寫的理想紙條,宣讀其中的 1/3,請學生判斷)
(2)按理想的內容劃分(板書)
(學生回答:什么是社會、道德、職業、生活理想,教師選學生寫的理想紙條,宣讀其中的三分之一,請學生判斷屬于哪種理想)
從同學們對未來理想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有人寫到了社會理想,但大部分同學的理想還是限于生活理想和職業理想。其實,在這4種中,社會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它既貫穿于其它理想之中,又是一個人全部理想的歸宿和基礎,所以我們說的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學的、崇高的社會理想。
(3)按奮斗的時間長長短來劃分
(教師宣讀剩下的三分之一紙條,請學生判斷它們從性質上、從內容上、從奮斗時間的長短上劃分,分別屬于哪種類型)從以上對同學們理想的宣讀中,我們發現,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理想,為什么我們會有這么多不同內容、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理想呢?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的爸爸、媽媽今天也坐在這里,他們的理想會和我們相同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理想肯定反映他們的時代色彩和個人生活境遇的差異,這是因為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3、理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板書)
( l)理想是社會經濟關系的產物(板書)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原理是我們第6課學習過的一個原理,哪位同學還記得它的基本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引出下邊內容)
理想也屬于社會意識,因此,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和其它社會條件的產物,都要隨著經濟關系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現實。
(2)不同時代、不同階級有不同的理想(板書)
(由于學生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原理的學習及相關歷史知識的具備,這部分內容可讓學生自己看書、舉例,便能理解和掌握)
從同學們的閱讀和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階級社會中,任何理想都要受到一定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的制約,沒有也不可能有各階級都信奉的超階級的理想。理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們的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4、理想對社會對人生的巨大作用(板書)
第一,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板書)
為了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歷史上廣大人民群眾、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仁人志士,以及許多杰出的科學家、發明家,為實現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理想而奮斗,從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與發展,比如我們教材上列舉的李冰父子、詹天佑、王安石、孫中山……等,你還能再舉出一、兩個典型事例嗎?
(學生舉例)
在xx大報告中講到,要“鞏固和發展全國人民的大團結。這個團結,是建立在中華民族實現全面振興的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基礎之上的;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維護和加強這種團結,我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
因此,崇高的社會理想對我國當前現代化建設也起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第二,崇高理想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板書)
在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困難和風險,來自國內的和來自國外的;經濟生活中的和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但無論什么困難和風險,只要我們堅定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理想,就一定能戰勝千難萬險,1998年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洪搶險”的勝利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第三,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板書)
同學們一定非常熟悉這首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寫成的嗎?請看這三位同學表演的小品。
(學生活動:教師可安排三位同學課下排好小品“總有一天,紅旗會插遍全世界”,這時請三位同學上來表演。)
旁白:事情發生在1928年2月,這是敵人最后一次審訊夏明翰了。
敵軍官:你姓什么?夏明翰:姓冬。
敵軍官:胡說,你明明姓夏,為什么亂講?
夏明翰:我是按照你們的邏輯回答,你們不是經常把黑說成白,把天說成地,把殺人說成慈悲,把賣國說成愛國,我姓夏,就當然應該說成冬了。
敵軍官:你多大歲數?
夏明翰:我是共產黨,共產黨萬萬歲!
敵軍官:你的籍貫?
夏明翰:革命者以四海為家。我的籍貫是全世界!我相信,總有一天,紅旗會插遍全世界!
敵軍官:這成什么話?有沒有宗教信仰?
夏明翰:我們共產黨不信神不信鬼。
敵軍官:那么,你沒有信仰羅?
夏明翰:有信仰,我信仰馬克思主義。
敵軍官:你究竟知不知道你們的人?
夏明翰:知道,都在我心里。
旁白:對于這樣一位共產黨人,敵人用盡心機,但沒有絲毫效果,最后宣布將他“就地槍決。”
夏明翰:給我一張紙,一支筆。
旁白:他接過來,昂然一笑,然后在紙上寫下一首正氣凜然的就義詩。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
他們三個表演的真好,讓我們用掌聲感謝他們。同時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夏明翰為什么有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臨死之前,面對敵人的淫威,不但沒有絲毫畏懼,還能鎮定自若地寫詩抒發自己對革命的堅定?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因此,一個人,一旦樹立了正確的、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尤其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處在逆境下,有沒有理想,有什么樣的理想更是把人分成了不同的兩類。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9頁的這段輔助材料和旁邊的一幅漫畫,想一想,這兩個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看書、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歸納)
任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從1歲到101歲都可以為自己繪制一張未來的藍圖,因此理想并不專屬于青年人,但對青年人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青年人對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有著強烈的需求和愿望;青年時代樹立了崇高的、遠大的理想,就會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所以革命前輩李大創同志曾這樣講過:“青年啊,你們臨開始行動之前,應該定方向。譬如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目的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怕永無達到的日子。”
所以,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具體職業,只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有價值的人,就應該樹立理想,樹立崇高的、遠大的理想,把個人志向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統一起來,將自己的一切同祖國、同人民、同人類的命運永遠結合在一起。
鞏固新課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理想的有關知識,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理想區別于空想、幻想,理想不是現實,是人生的奮斗目標,理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理想,理想對社會、對人生有巨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我們每個同學也都講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修正自己的理想,樹立科學的、崇高的、遠大的理想,并為之不斷地努力。
分析下面問題:
有人說“一個人沒有理想,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好。”運用所學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篇4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哲學常識第七課的第三節第一框,是屬于人生觀教育的內容.《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人生價值總是與人生目標聯系在一起的,可以說人生目標指導人生價值的根本方向.人生價值觀正確與否,最終要看樹立了什么樣的人生目標,由此引出了第三節——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本框就是這節的第一框即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其中闡述了理想的含義,類型,理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作用.生活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青少年應該樹立崇高的理想.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1)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確立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學習,要求學生識記理想的含義,類型,要理解的基本觀點是理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也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體會理想的階級性,時代性,能對不同時代的不同的理想進行比較,并使學生能夠說明樹立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巨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2)確立的能力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針對思想政治課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某些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的思想教育目標是:本框是哲學常識集中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樹立崇高理想的意義,并要落實到行動上,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對自己選擇正確的人生理想目標認真思考.
重點,難點的確立及其依據
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重大指導和促進作用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這是因為:(1)講清這個問題是對學生裝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完成本課教育任務方面有著重要作用.(2)從中學德育教育的情況來看,盡管從小學到初中一直進行理想教育,但由于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有限,尚未上升到理論高度.(3)一部分學生裝對理想信念比較淡薄,似乎有無理想都無關緊要.因此,本框從世界觀,人生觀的高度去闡述理想問題,就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
二,說教法
主要采取引導啟發,理論聯系實際,對比歸納法,指導學生讀,思,議,練相結合,動口動腦等多種方法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做到理論與實際結合,知識性與教育性結合,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想方設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1)"具體——抽象——具體"的認知方法.
(2)通過讀,議,理解基本原理,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四,說教具
利用多媒體教學.制作的課件包括圖片,影像資料及名人名言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腦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歡樂愉快的教學氛圍,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時間利用率,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通過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拓展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開發智力,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想意識.
五,說教學的布局結構
1)新課的導入:采用展示名言等形式導課,然后轉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都有什么樣的理想,調動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在熱烈的氣氛中導入本框的內容.
設計意圖:利用名言及讓學生自己談理想,引導學生說出自
己的理想,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其樂于,易于接受知識.教師選取不同類型的理想,為講解后面的內容打下伏筆.
2)新課的教學: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的內容包括:理想的含義,理想的類型和理想的作用.
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們該怎樣給理想下定義呢 理想不等于現實,高于現實的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和向往.它是建立在對社會現實及其發展規律認識的基礎上的,這就使理想具有實現的可能性.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人們關于未來的設想,是有實現可能的目標.空想雖然也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想象,也反映人們一定的追求和目標,但它是缺乏客觀依據的隨心所欲的想象,有的是違背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是不能實現的,如空想社會主義.
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經濟關系和其他社會條件的產物,都要隨著經濟關系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那么,理想有哪些類型呢 從此引出第二個問題.
關于第二個問題:
按理想的性質分類:可分為科學的與非科學的,崇高的與庸俗的.那么,以什么為標準,來區分科學與非科學,崇高與庸俗呢 要以是否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是否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標準.凡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理想,就是科學的;反之,則是非科學的.
如果按理想的內容來對其進行分類,理想可分為:職業理想,生活理想,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等.通過分類,大家已經能夠分辯出職業理想是人們對未來工作向往和追求,即將來要從事什么職業.
生活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生活諸方面的具體目標的追求.如:吃,穿,住,行等.
道德理想是人們所向往的道德人格,即對做人的標準和道德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也就是將來在道德方面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達到什么境界.
社會理想即人們對未來社會制度,社會面貌的預見和期望.設想幾年以后,幾十年以后我們的社會是什么樣的.
在上述四種理想中,哪一個是最根本的呢 是社會理想.因為社會理想是一個人全部理想的基礎,歸宿,又貫穿于其他理想之中未來的社會制度,社會面貌如何,就應該成為當代每一個有責任感的青年人最關注的內容.我們熟悉的"四有"中的有理想也就是要求有社會理想.
按奮斗的時間長短分類:可分為長期的遠大理想和近期的具體理想.
關于第三個問題:理想的作用,這是本框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特設計教學思路如下:
學生首先閱讀教材,找出其作用的表現
利用名人名言等資料,讓學生加深對其的理解,重點把握第三條作用.
設計意圖:引進社會生活中的典型材料,使學生既立足于教材知識,又面向社會實際,樹立崇高的理想.
人的一生,不僅作為個體而存在,而且又作為社會的一員而存在.崇高,科學的理想在促使個人實現人生理想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當一個一個的個人從當時當地的社會存在出發,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經過奮斗獲得理想的實現之后,又會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標,并繼續為之而奮斗——這樣,人類社會就不斷地在追求和實現理想的奮斗中前進.所以,崇高的理想又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人類的發展,是在不斷地實現具體目標的過程中而發展的,一個個具體目標的實現推動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而這一切,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指引下布取得的,因而說,崇高的理想是我們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
一個人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在理想的支配下按既定的目標自覺地進行創造性的活動.社會上無數英雄人物都是在崇高理想的鼓舞下,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的.因此說,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五,歸納總結:
教師點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參與本框知識的重和梳理工作,然后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內容,進而使學生鞏固深化所學知識.
反饋練習:圍繞本框的問題,選擇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練習題,力爭突出體現本框的重點和難點,目的是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啟智,導信,促行的教育目的,實現知情統一.同時,教師通過創設積極進取的競爭氛圍,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并將所學內容轉化為行動,樹立崇高理想.
附:板書設計
含 義
性質 助推器
內容 分類 理 想 作用 精神力量
時間 精神支柱
對青年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