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堅持唯物辯證法 反對形而上學)(精選2篇)
(4.6 堅持唯物辯證法 反對形而上學) 篇1
4.6 堅持唯物辯證法 反對形而上學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
①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
②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
理解:正確理解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及兩者的分歧。
能力方面
⑴邏輯思維能力:本框是對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進行概括和總結,與形而上學的觀點進行對比和分析,并進而對學生提出“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的要求。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邏輯思維能力。
⑵抽象思維能力:通過對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基本觀點進行概括、綜合、分析、比較的抽象思維能力。
覺悟方面
通過學習,學生要認識到形而上學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和表現。認識到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性及堅持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
教學難點
“學會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即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教學方法
閱讀——討論——比較——例舉——講授相結合。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事物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2)事物發展的狀態是怎樣的?
(3)新事物發展的趨勢是怎樣的?
(通過回顧第四課前三節的內容,為本課總結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觀點做好鋪墊和知識上的準備。)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事物的發展總要經過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導入新課
以上我們學過的觀點都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我們提供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與它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稱之為形而上學。這堂課我們主要研究怎樣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的問題。
二、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39頁第1自然段至第2自然段。
1.兩種發展觀對立的表現和形而上學思想方法的影響
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列舉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學家的各種觀點分為相對應的正確的和錯誤的兩組,并將這些觀點用自己的語言分別概括出來。這些錯誤的觀點(形而上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表現?
(教師出示下面的表格。請同學總結后,填表并表述。)
項 目
唯物辯證法
形而上學
哲學家
觀 點
現實生活
中的表現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對于事物的聯系和發展,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見解。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著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例如:荀況認為人和人是密切聯系的觀點,韓非認為社會是變化發展的觀點,黑格爾認為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的觀點,都是正確的,符合辯證法的觀點。郭象認為人與人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觀點,董仲舒認為天不變、道亦不變(指封建制度的一切原則永恒不變)的觀點,杜林認為事物中沒有矛盾的觀點,都是錯誤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觀點。而在現實生活中,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對人們仍然有著廣泛的影響。如看問題辦事情習慣于孤立地就事論事,看人看事一成不變,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長遠利益,把自己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學校師長和機遇等外部條件上。
荀況 《韓非子》 《黑格爾傳》
董仲舒 (前179~前104) 漢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天”的學說在董仲舒哲學體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學概念,主要指神靈之天,是有意志、知覺,能主宰人世命運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屬性賦予天,使其神秘化、倫理化。同時,董仲舒吸收陰陽五行思想,建立了一個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宇宙圖式。認為陰陽四時、五行都是由氣分化產生的,天的雷、電、風、霹、雨、露、霜、雪的變化,都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董仲舒又把天體運行說成是一種道德意識和目的的體現。認為天任陽不任陰,好德不好刑。四季的變化體現了天以生育長養為事的仁德。董仲舒給天體加上了道德的屬性,自然現象成為神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甚至日月星辰、雨露風霜也成了天的情感和意識的體現。
(介紹形而上學一詞的來源和含義,以排除學生的疑念。)
形而上學一詞源于古希臘文。它本是亞里士多德的一本文集的名稱,叫《物理學后編》。當時在出版亞里士多德的文集時,編撰者們把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著作放在前面,叫《物理學》,而把他研究有關神、靈魂、意志、自由等的哲學學說放到《物理學》的后面,取名為《物理學后編》。當這部著作介紹到我國時,學者嚴復借用《周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思是說,超乎物體具體形態之上的那些事物叫做“道”,具有具體形態的事物叫做“器”),把闡述抽象道理的《物理學后編》就取其意翻譯成了“形而上學”(關于形而上的學問)。所以,形而上學的本意是“物理學后編”。從黑格爾開始,就把形而上學用作反辯證法的同義語,也就是說,形而上學是與辯證法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提問: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發展觀還有哪些表現?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那么,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這兩種不同的發展觀到底有哪些分歧呢?請同學們在閱讀教材第139頁第3自然段至第141頁第2自然段的基礎上,自己歸納出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三個分歧,并著重思考和理解二者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
(可出示下列表格,在同學閱讀的基礎上,邊提問,邊歸納,邊填寫。)
項 目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唯物辯證法
形而上學
(可以引導同學自己設計表格歸納填寫。表格也可如下設計填寫。)
分歧的三個方面
基本觀點
根本觀點
根本分歧
1. 聯系的觀點與孤立的觀點的對立
2. 發展的觀點與靜止的觀點的對立
3. 全面的觀點與片面的觀點的對立
唯物辯證法
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承認矛盾
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形而上學
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否認矛盾
2.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
(1)聯系的觀點與孤立的觀點的對立
(2)發展的觀點與靜止的觀點的對立
(3)全面的觀點與片面的觀點的對立
(4)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和最根本的分歧
提問:為什么說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這一點是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這是一個難點,教師要激發學生從聯系、發展、與矛盾的內在聯系上去考慮,并重點講解清楚。)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矛盾雙方之間的聯系。辯證法承認矛盾,就必然承認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聯系,主張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相反,形而上學否認矛盾,也就必然否認事物的普遍聯系,主張用孤立的觀點看世界。
其次,它揭示了發展的源泉,即事物內部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所以,唯物辯證法必然承認事物的發展,主張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而形而上學由于否認矛盾,也就否認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只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它否認事物的內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只好把事物變化的原因歸結于外力的推動。
總之,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種種分歧,究其根本原因,關鍵就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3.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這個問題是教學的難點。因為前面已論述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意義,要想不簡單重復,恰當處理具有一定難度。同時綜合講解這一問題是全書教學的最終目的,即引導學生認識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絕對化,總之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難度較大。
要解決這一難點必須結合本框題的重點問題,即形而上學與唯物辯證法的根本分歧來講解,運用“講讀”和“談話”相結合方法進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41頁和第142頁的有關內容,然后分組討論。)
討論題:青年學生應該怎樣在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1)要學會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2)要特別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絕對化。
(3)正確對待個人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4)正確觀察和分析形勢,學習和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設疑:為什么說堅持辯證法和堅持唯物主義是統一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釋疑。)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講的更多的是二者相結合的問題;在學習中學生更多的是割裂地學習唯物主義和辯證法。許多教師甚至回避這一問題,學生也認識不清,因此將其列為一個疑點。
解決這一疑點,可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1) 它們研究的對象是統一的,即客觀世界。只不過兩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論要說
明世界的本質 “是什么”,辯證法則要進一步回答世界的狀況“怎么樣”。兩者相互滲透、不可分割。
(2)唯物論離不開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論是堅持辯證法的唯物論,它全面地聯系地、發展地解決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同時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3)辯證法也離不開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是唯物論的辯證法,而不是唯心主義的辯證法。它認為辯證法總的觀點和規律應當是從客觀物質世界中抽引出來的,而不是在人的頭腦中臆想出來的。
(4)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每個原理之中,離開了辯證法的唯物主義和離開了唯物主義的辯證法,都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要把兩者統一起來,有機地相結合。
課堂小結
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形而上學與唯物辯證法是根本對立的,我們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就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實踐證明,自覺地按唯物辯證法辦事,就可以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學習和工作就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1.下列成語體現了唯物辯證法觀點的是 ( )
a.居安思危
b.怨天尤人
c.揠苗助長
d.竭澤而漁
2.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是 ( )
a.唯心主義觀點
b.唯物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觀點
d.唯物辯證法觀點
3.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是 ( )
a.是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還是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b.是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還是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c.是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還是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d.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4.只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自覺地按唯物辯證法辦事,就可以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學習和工作就會取得更大的成績。這是因為 ( )
a.唯物辯證法正確地回答了精神世界怎么樣
b.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
c.唯物辯證法為人們提供了解決一切問題的公式
d.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參考答案
1.a 2.c 3.d 4.d
(4.6 堅持唯物辯證法 反對形而上學) 篇2
4.3.2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教案
課題: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目的: 識記①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 ②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正確理解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及兩者的分歧。
重點: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
難點: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教法:閱讀—討論—比較—例舉—講授—練習相結合。
教程:
【復舊】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兩大基本哲學派別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各自的根本觀點是什么?兩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哲學上有兩大對子: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對立;唯物辯證法——形而上學的對立。
【導新】兩者的根本觀點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
【導學檢測】
考點: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1、關于對世界存在的方式,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這就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所謂辯證法就是承認世界是① 的世界,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② 的觀點看問題。所謂形而上學是與辯證法根本對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否認世界是③ 的世界,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④ 的觀點看問題。
2、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們的分歧表現在:(1)聯系的觀點與⑤ 的觀點的對立。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它主張既要看到事物的內部聯系,又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形而上學主張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這樣必然是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一個孤立的事物而不見事物的聯系。
(2)發展的觀點與⑥ 的觀點的對立。唯物辯證法主張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它認為,研究任何問題,既要看到它的現在,又要看到它的過去,預見它的未來。形而上學則主張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用靜止的觀點考察事物,必然是只見現在,不見過去和未來,只見一個個孤立的片斷,不見總的過程。
(3)全面的觀點與⑦ 的觀點的對立。唯物辯證法主張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堅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形而上學則主張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它否認矛盾,往往強調一個方面忽視另一個方面,把事物一個方面、一種屬性絕對化。
(4)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最根本的分歧是否承認⑧ 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只有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才能真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堅持辯證法與堅持⑨ 主義是統一的。
[歸納分析]
二、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對于聯系、發展、矛盾的觀點,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著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p130
例如:①荀況認為人和人是密切聯系的觀點,郭象認為人與人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觀點;②韓非認為社會是變化發展的觀點,董仲舒認為天不變、道亦不變(指封建制度的一切原則永恒不變)的觀點;③黑格爾認為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的觀點,都是正確的,符合辯證法的觀點;杜林認為事物中沒有矛盾的觀點,都是錯誤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觀點。而在現實生活中,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對人們仍然有著廣泛的影響。
1.兩者的分歧:
⑴聯系的觀點——孤立的觀點
什么是聯系?為什么說聯系是普遍的?它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怎么做?
⑵發展的觀點——靜止的觀點
什么是發展?怎樣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⑶全面的觀點——片面的觀點
2.根本分歧: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思考:為什么?
因為矛盾是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發展的動力,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是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觀點。)
3.根本觀點:
⑴唯物辯證法: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⑵形而上學:否認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4.哲學中的兩個對子
a:唯物主義——唯心主義 b辯證法——形而上學
區別:它們回答是兩個不同問題。a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質是什么;b回答的是世界的狀態怎么樣。(辯證法不等于唯物主義,形而上學不等于唯心主義)
聯系:①都是世界觀和方法論,b都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分;a也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分。
②b從屬于a,a又受到b的影響。
下列觀點屬于形而上學觀點的是:acdegp
a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孤立觀點) b物極必反 c刻舟求劍 d斷章取義 e墨守成規 f統籌兼顧 g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m萬物都在概念中運動(唯心主義) n水是萬物之源(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p只見現在,不見過去和未來(靜止)
4.下列符合辯證法思想的有:
①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矛盾) 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形而上學)③對癥下藥,量體裁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④和諧就是美和善(形而上學)⑤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唯物論、認識論)⑥在純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純粹的黑暗中一樣,什么也看不見(矛盾)
辯析: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可以概括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與“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分歧。
⑴這一概括不全面,只涉及到發展的觀點與靜止的觀點的對立。
⑵兩者的分歧還包括聯系的觀點與孤立觀點的對立;全面的觀點與片面觀點的對立;而是否——則是兩者的根本分歧。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