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七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信息傳遞
(2)保持生態平衡的意義
一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無論多么強,也總有一定的限度。若外來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破壞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類。這兩類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為因素可以導致生態系統的強化。人類改造自然過程中,保持生態平衡的原則是任何生產活動都要放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普遍聯系中,放在立體交叉的生態網絡中,放在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過程中加以考察;尊重生態系統自身的規律,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使生態系統朝著最有益于人類的方向發展。
(3)生態系統穩定性的保護
你想過沒有,假如整個生物圈也像“生物圈ⅱ號”實驗室那樣,變得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將面臨怎樣的命運?這不是杞人憂天。人類的活動正在改變著自然界中各種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導致出現了全球性的環境危機,如酸雨、溫室效應等。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當針對各種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特點,采取相應的保護對策,保護各種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這樣才能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才能避免自毀家園的惡運。例如,草原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措施。
三 考點例析
例1 下列生產實踐措施不是利用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是 (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劑,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時間以控制開花時問
c.利用“黑光燈”集中捕殺棉鈴蟲
d.利用生長素類似物殺死單子葉植物田地中的雙子葉雜草
[解析]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一般包括5個環節,其模型一般表示為:
性外激素的重要作用是引誘異性個體交尾,生產中常用性外激素
制劑干擾害蟲正常交尾,降低害蟲種群度。植物的開花需要一定時間的光照。分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黑光燈可以發出較大劑量的紫外線,殺死一些對紫外線敏感的害蟲。d項中生長素類似物如2,4 d等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定生長素效應的物質.原理是雙子葉植物較單子葉植物敏感.高濃度時可將其殺死,而對單子葉植物卻促進生長。雖然2.4一d是化學物質,但不是生物體自身產生的.不屬于信息傳遞。
答案d
例2 (xx年高考上海卷)當一條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從生態學角度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完成了物質循環 b.蛇破壞了生態平衡
c.青蛙不能適應環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解析]本題考查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能量沿食物鏈從低營養級向高營養級流動。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答案d
四 自我檢測
1.下列不屬于生態系統的行為信息的是 (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頻頻開屏
b.工蜂中偵察蜂所跳的“圓圈舞”
c.某些鳥類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時的頻頻撒尿
2.生態系統穩定性是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