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五 種群與生物群落
(3)關于“s”型曲線與“j”型曲線,波動曲線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
在圖中,0→3期間,近似于“j”型曲線,可以說“s”型曲線包含了“j”型曲線,但這一段不等于“j”型曲線。(在“j”型曲線中瞬時增長率是不變的,而在“s ”型曲線中該值是不斷變化的。)
(4)“s”型曲線在生產實踐中的指導意義
根據“s”曲線的特點,由于在1/2k時增長率最大,因此若為了持續獲得較多的生物資源,一方面應該設法增大環境滿載量k,如加強生物生存環境的管理,另一方面,捕撈、采伐應該在種群數量在達到1/2k以上時進行,而且剩余種群數量保持在1/2k左右。若要對有害生物進行防治,一方面應該設法減下環境滿載量k,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天敵等措施,將種群數量盡量控制在較低水平。
三 考點例析
例 (xx年高考全國卷ⅱ)種群數量變化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①某種昆蟲在不同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種群數量的變化如圖。據圖回答:
在溫度偏離最適溫度或濕度偏離最適濕度條件下,昆蟲種群數量會__________。一個生態因子的變化會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昆蟲種群數量變化是溫 度和濕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
②昆蟲種群的大小由種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決定 。
③經調查,第一年此種昆蟲種群數量為n0,如果在理想條件下,每年增長率保持不變,且λ=1.3,第三年該種群數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解析] (1)本題從考試大綱理解能力“(2)能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焙瞳@取信息的能力“(1)會鑒別、選擇試題給出的相關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 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和綜合運用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生物學問題!比胧,考查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2)本題從考試大綱理解能力之“(1)能闡述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2)能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和獲取信息的能力“(1)會鑒別、選擇試題給出的相關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入手,綜合考查動物的新陳代謝的相關知識。
[參考答案](1)減少(1分), 另一個生態因子(2分), 綜合作用(2分)
出生率和死亡率(1分)、遷出率和遷入率(1分), 1.69 n0(1分)
考點點撥: 第2課時
一、相關知識
(一)基本概念
群落、群落的物種組成、豐富度;種間關系、捕食、競爭、寄生、互利共生;群落的空間結構、垂直結構、水平結構;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二)知識網絡
(三)疑難解析
1.群落結構
群落是一個有機的、有規律的系統 ,它具一定結構。其空間結構明顯地表現在垂直分層上,稱為垂直結構:森林群落分為林冠、下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層次,各種動物也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中占據一定的位置。森林群落的水平結構表現在鑲嵌性上,即組成群落的植物在水平方向的分布不均勻和斑塊性。一般來說,群落垂直分層越多,動物種類也越豐富。群落結構亦隨時間而改變。夏天,溫帶落葉闊葉林中林木茂盛,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多;冬季,樹葉脫落,草被枯黃,某些鳥遷飛,一些動物則冬眠,這就是群落時間結構的表現。物種多樣性結構在不同群落中也有差異:熱帶雨林中物種十分豐富,沒有明顯的優勢種。北方針葉林中冷杉和云杉等占優勢,動物種類相對貧乏。群落結構還表現在生活型組成上,根據休眠或復蘇芽位置的高低和保護方式,將高等植物分為高芽位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種生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