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五 種群與生物群落
在生物引進史中,動物引進的數量相對植物而言可謂“九牛一毛”。然而,引進不當,危害比植物毫不遜色。最著名的恐怕是澳大利亞的“兔害”和“癩蛤蟆事件”了。
1859年,澳大利亞一位莊園主托馬斯•奧斯金在英國游玩時,看到本國沒有的小動物——兔子十分可愛,于是帶回24只放養在自己的莊園里。想不到,兔子在澳大利亞迅速繁殖生長,在不長的時間里便遍布全國各地。它們破壞植被,引起土壤侵蝕,啃光大片牧草和莊稼。據統計,因兔子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1億美元以上。生物學家曾多次設法對付兔害,但均未成功。本世紀50年代,曾培育出一種能使兔子不育的跳蚤,一度使兔子死亡90%以上;然而到80年代初,這里的兔子已對跳蚤病毒產生了免疫力,于是兔子家族又迅速興旺發達。目前,澳大利亞至少有兔子4億只以上,災害日益嚴重。
三 考點例析
例 (xx年高考全國卷)生活在一個生物群落中的兩個種群(a、b)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a種群與 b種群為競爭關系,a種群依 賴b種群
b. a種群與 b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強到弱
c. a種群為 s型增長,其增長受本身密度制約
d. b種群為 j型增長,始終受到 a種群的制約
[解析]本題考查了種群的增長相關知識。a為“s”型曲線,b為“t”曲線,由于 a和 b為競爭關系,導致 b被淘汰。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生物群落的概念
[答案]c
四 自我檢測
1.下列敘述中屬于種群的是( )。
a.一個池塘里的魚 b.一座山上的樹
c.一個公園里的草地 d.一塊油菜地里的油菜
2.下列哪兩個重要因素(參數)決定著動物種群的增長?
a.出生率和食物供應 b.死亡率和遷移
c.死亡率和種群占據的地域面積 d.出生率和死亡率
3.下表中有一種必要的生長因子和另一 種物質是由兩種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將這兩種微生物培養在一起,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
生物 必須供應的生長因子 被合成釋放的物質
紅色酵母 嘧啶 噻唑
毛霉 噻唑 嘧啶
a.競爭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4.大多數生物群落在空間上有垂直分層現象,稱為群落的垂直結構。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動物垂直分層現象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a.溫度、食物 b.溫度、光照 c.濕度、溫度 d.光照、食物
5.淺海中牡蠣與魚類、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這些生物構成了( )
a.群落 b.種群
c.生態系統 d.生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