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五 種群與生物群落
(2)溫度的改變對水蚤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這種作用是_________的。
(3)③號、⑤號試管中的水蚤全部死亡。死亡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參考答案
1.d,提示:種群是同種生物中許多個體的集合體。一個池塘里的魚,一般不會由一種魚組成;一座山上的樹也不會是單一的一種樹;一片草地里的草也是由許多種草本植物生長在一起所組成的;因此這三個選項的內容都不能稱為種群。
2.d,提示: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種群的特征。直接影響種群密度的四個參數是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其中出生率和遷入率是決定種群增長的變量,死亡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密度下降的變量。遷入和遷出不是最本質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決定種群增長的最重要參數。食物供應和領域大小不能直接影響種群數量,它們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
3.c,提示:從表中可以看出,紅絲酵母菌和毛霉必須供應的生長因子都是對方合成釋放的物質。因此他們生活在一起會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4.d ,提示:森林植物的分層對光的利用有利,群落下層比上層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適用于不同的光照強度生長,這種垂直結構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群落種植物的垂直分布有位動物創造了多種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5.a
6.a
7.c,提示:在一定的空間條件下,個體數量越多,種內斗爭越劇列。
8.d,提示:不應超過種群增加的量,如果超過增加量將會破壞海灘黃泥螺種群的數量。
9.c
10.d,提示:在充足的食物和足夠空間條件下,種群可能成j型增長。這種條件只能在實驗室內完成
11.b,提示:從圖可以看出,蜘蛛與害蟲之間可能是捕食與被捕食關系,因此當害蟲數量發生變化的時候,蜘蛛應該向相反的趨勢變化,而螳螂與蜘蛛之間是競爭關系。
12.提示: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種群的特征。圖式表示的是種群年齡結構的三種類型,不難看出,a屬于增長型,b屬于穩定型,c屬于衰退型,當然也能判斷出種群密度的發展趨勢是:a﹥b﹥c。
答案(1)趨于擴大;趨于穩定;趨于減少。(2)a﹥b﹥c。
13.(1)無環境阻力下的增長
(2)有環境阻力下的增長; 由于環境阻力,導致種群個體數實際增長與理論值的差異;
生存斗爭
(3)由于食物短缺等因素的限制,種群在達到環境負荷量以后在一段時間內不再增加。
(4)原因:①老鼠種群的抗藥性增強;②毒殺一部分個體,剩余的個體數目在環境負荷量以下,會以指數式增長,很快會恢復到原來數量。
措施:原則上是降低環境負載能力,無污染,具可行性。如①嚴密封儲糧食;②清除生活垃圾;③生物防治,保護老鼠天敵等。(其他方法,符合以上原則即可)
14.提示:與此題相關的知識點是生物群落的結構和生態因素。生物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在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層中,分布著不同的藻類植物,這種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顯然屬于垂直結構。引起藻類植物在海洋水域中出現明顯分層現象的主要生態因素是陽光。水域越深,光線越弱,藻類植物細胞內的葉綠素含量越少。這一生態現象充分說明,生物群落結構的形成受生態因素的影響。
答案(1)陽光 光線;(2)垂直 垂直;(3)生態因素。
15.(1)d (2)b、c (3)乙 穩定 甲 增長 (4)c (5)c
16.(1)差異 不定向 (2)選擇 定向的 (3)環境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