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考點復習指導與練習:文言實詞及其他
27. 以……故:(可譯為“因為……的緣故。”)
① 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詩序》(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們。)
②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 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信陵君竊符救趙》
28. 以是:(可譯為“因此。”)
① 以是言之,夫古之讓天子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故傳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絜駕,故人重之。《五蠹》(由此說來古代讓掉天子的職位,其實是丟掉了看門人的給養,還擺脫了奴隸般的勞役,所以把天下傳給別人并不值得稱贊。現在的縣令,一旦自己死了,他的子孫接連幾代都享受出門乘車的特殊待遇,所以人們都很看重這個官職。)
② 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是言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五蠹》(所以說徐偃王推行仁義之道而徐國被消滅了,子貢富有口才和智謀而魯國還是丟掉了大片土地。由此看來,推行仁義之道、運用口才智謀,都不是用來保全國家辦法。)
29. 以……為……:(可譯為“認為……是……,把……當作……;讓……作……,任用……為……;用……做……,把……作(為)……。”)
① 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齊國說:“必須用長安君作為人質,才出兵。”)
②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秋水》(于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然自喜,認為天下所有的美景(是)全都在自己這里了。)
③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然而,當初秦國憑借小小的國土和千輛兵車的國力,卻迫令八州諸侯稱臣,使原先位處同列的諸侯入秦朝拜,達一百多年之久。然后把天地四方當作家,把殽山和函谷關當作宮墻。誰料陳涉一人起來發難,秦朝的社稷就毀滅了,國君死在別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這是為什么呢?)
④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兮辭》(既然讓自己的心志受形體來驅使,那又為什么還要傷感而獨自悲哀呢?)
⑤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逍遙游》(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龜,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長壽。)
30. 以為:(可譯為“認為他(它)是,認為;用它來。”)
①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燭之武退秦師》(倘使放棄進攻鄭國,讓鄭作為您東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來往,鄭國可以供給他們資糧館舍,對您沒什么害處。)
② 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季氏將伐顓臾》(顓臾從前是周天子讓它主持東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經在魯國的疆域之內,是國家的臣屬啊。)
③ 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當初,我與你都還年輕,認為雖然暫時分別,終究會長久與你在一起的,所以才離開你到京師謀食,為了求得微薄的俸祿。倘使早知如此,縱然是做王公宰相,我也不愿意一天離開你而去就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