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考點復習指導與練習:文言實詞及其他
b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睅煏纾ù呵飼r晉國樂師,目盲,善彈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睅煏缭唬簡。∈欠蔷苏咧砸!弊笥艺埑唬骸搬屩,以為寡人戒!保ā俄n非子》)
c
管仲束縛,自魯之齊,道而饑渴,過綺烏(地名)封人(官名,春秋時掌典守封疆)而乞食。綺烏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竊謂仲曰:“適(如果)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以報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我何以報子?”封人怨之。(《韓非子》)
翻譯上文中畫線句子。
答案:
a略
b
1. “莫樂為人君”,即“莫樂(于)為人君”,沒有什么比當國君更快樂的了。“惟其言而莫之違”;“莫之違”,否定句賓語前置,即“莫違之”。這句意思是:只有他的話,沒有人敢違背他。
2.“太師誰撞”,是疑問句賓語前置,即“太師撞誰”,意思是太師您要砸誰呢?
3.“是非君人者言也”,判斷句式,當讀為“是/非君人者言也”。“君人者”,治理百姓的人,指國君。君,動詞。這句意思是,這不是當國君的人講的話。
4. “釋之,以為寡人戒”,“以為”,以(之)為。這句意思是,放掉他,把他的話作為我的一種警戒吧。
c
1. “管仲束縛”,是意念被動句,管仲被捆縛著!白贼斨R”“之”,往。從魯國到齊國去!暗蓝嚳省,名詞“道”,活用動詞,走在路上。意謂管仲走在路上又饑又渴。
2. “綺烏封人跪而食之”!岸北硇揎椷B詞!笆常╯ì)之”,使之食,給他吃。這句意思是,綺烏封人跪著給他飯吃。
3. “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即“適幸及(于)齊不死而用(于)齊”。這句意思是,如果你有幸到了齊國不死而被齊國重用!皩⒑我詧笪摇保褪恰皩⒁院螆笪摇保銓⒁檬裁磮蟠鹞摇
4. “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文中3個“之”,助詞,都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如《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保Z句調整后即“我且用賢,使能,論勞”,意思是我將任用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評定有功勞的人。
(三)文章閱讀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 姓名(名、字、號)在下文中的出現
2. 注意文章后面給出的注解和出處
3. 當無法疏通文意的時候:
(1)考慮活用與句式
(2)考慮通假字
(3)借助上下文的呼應,再向后讀一小段,有時就能疏通了
(4)在讀懂上文的基礎上,按照常理來推測
4. 古人的思維方式:
(1)正統思想
(2)尊卑意識(尊、謙、敬、諱)
(3)崇古思想
(4)守土、重死
5. 具備一定的古文化常識:
天文地理、歷史朝代、自然現象、事物規律、風土人情、人物事件、文化常識、科學道理。
補充閱讀材料:
常見文言文固定格式
一. 表示疑問:
1. 奈何(可譯為“怎么辦、怎么、為什么”等)
① 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劉邦說:“現在雖已出來了,但未向項王辭別,這可怎么辦?”)
②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為什么搜刮人民的財物一分一厘都不放過,揮霍時卻象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