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點評“點燃生命之火”談考場作文
高三的學生如何作文取得高分,我在聽課時從教室的板報上看到一篇《點燃生命之火》,結構雖然清楚,但如何進一步提升,值得很好的反思。我從網上搜集到兩篇文章,正好可以作為同話題作文,于是就略加點評分析,給三個班的學生上課,和我的學生們一起討論,希望我的學生能得到啟發。
讓生命之火燃燒起來
茫茫荒野,一望無際。當猿人走出森林,踏上征程時,他的心中是否茫然無措?前路漫漫,且不說有猛虎磨牙吮血,且不說有巨蛇貪婪的眼神,單是那寒風冰雨足以讓他痛苦不堪。然而,一道閃電,劃破長空,帶來了生的希望。對,就是它,火!
[此段開篇以描寫起筆,從猿人進化中“火”的作用描寫,故設懸念,然后推出“帶來了生的希望”的“火”。此段的特點是:形象,懸念,點題。]
火就是希望。人類有了火,便擁有了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力量。用火驅趕猛獸,用火抵御嚴寒,人類得以生存;用火開辟土地,營建家園,用火煮熟食物,告別難以下咽的生肉,人類有了火得以發展壯大。不然,怎會有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高喊:“人,宇宙之靈長,萬物之精華!”怎會有如此文明繁榮的地球?火,是人類的希望。
希望就是火。人生有了希望,便如同有了火的溫暖,火的活力,火的氣息。沒有希望的人生就如一潭沒有活力的冰水,冷冷冰冰,沒有朝氣,終日消沉,因為它沒有火的存在。
[第二部分二三段寫“火”與“希望”的關系。第二段抓住“火”就是“希望”。內容上,寫火的作用,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力量”;結構上,先總寫:“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力量”,后分寫:抓住“基本力量”的定語,寫“得以生存”,寫“得以發展壯大”;再分寫,有兩個“怎能”的語言標志,再總寫一句,照應開頭;修辭上,用比喻,用引用,用設問。第三段寫“希望就是火”。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希望對人生的作用,總說分說,正說反說,論述透徹。]
是什么讓司馬遷忍辱負重,歷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尋訪古跡,搜集資料,還要忍受世俗的冷嘲熱諷,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希望,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希望。
是什么讓一個礦井工人深埋地下卻竭盡全力,求得生存?是希望,是求生的希望,如同一把火,將生命的潛力發揮出來,將人的本能挖掘出來,歷經數十天折磨,依然意志堅定,不放棄,不退縮。
是什么讓鐘南山面對“非典”肆虐的攻擊依然沉著?是什么讓白衣天使們勇往直前,直面“非典”?是希望,是堅信必勝的希望,才會在激流中,在荊棘叢中不斷前行。
[第三部分舉例論證:司馬遷寫《史記》滿懷希望;遭受塌方的礦井工人求生時滿懷希望;鐘南山直面非典滿懷希望。]
希望的魅力在于即使遭遇逆境,也能激起你內在的潛能。
希望的偉大在于即使身遭不幸,也能鼓起你前進的風帆。
希望的力量在于即使失敗挫折當前,也能激勵你不斷向前。
希望就像烈火,點燃你的生命,讓生命在燃燒中得以體現,在發光發熱中展現真正的價值。
[第四部分,議論兼抒情,深化主題。“魅力”句是對“司馬遷”段的深化,“偉大”句是對“礦井工人”句的深化,“力量”句是對“鐘南山”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