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詞類活用與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精講精練復習教案1
【備考提示】注意句式結構的對仗,注意虛詞,注意詞語的頂針,落腳在文意的把握上。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3分)
提示:至于你的才能,沒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贈物(的方式警策)?。
(2)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未遠,不可不察。(4分)
提示:我愿意去安撫他們,不要使(他們)因勞累而產生怨憤。隋朝的教訓離今天不遠,(我們)不能不省察。
【高考考點】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譯
【備考提示】文言文翻譯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系。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于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三 .(浙江)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
夫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 也,而用 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 ;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
【注】①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計數:不能用十來計算,不用十個。
23.從上面兩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韓非子的為政觀。(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韓非子: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為政以德(或:以德、禮治國);韓非子:以法治國。
24.對這兩種為政觀進行簡要評析。(4分)
【解析】點明兩者的主要觀點,進行正確解讀和批判繼承。
四.(天津)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會試錄》《鄉試錄》主考試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職也。凡書亦猶是矣。且如國初時,府業縣志書成,必推其鄉先生之齒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別官于其府州縣者也,請者必當其人,其人亦必自審其無可讓而后為之,官于是者,其文優,其于是書也有功,則不讓于鄉矣,鄉之先生,其文優,其于是書也有功,則官不敢作矣,義取于獨斷,則有自為之而不讓于鄉與官矣,凡此者,所謂職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別有發明,則為后序【注】,亦有但紀歲月而無序者,今則有兩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兩序,非體也,不當其人,非職業,世之君子不學而好多言也。
凡書有所發明,序可也,無所發明,但紀成書之歲月可也,人之患在好為人序。
唐杜牧《答莊充書》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師其人而為之。今吾與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讀此言,今之好為人序者可以止矣。
縣堅《重刻<元氏長慶集>序》曰:“序者,敘所以作之指也,蓋始于子夏之序《詩》。其后劉向以校書為職,每一編成,即有序,最為雅馴矣,左思賦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謚,自是綴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傳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傳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讀,有繕寫而重刻之,則人復序之,是宜敘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這者,非追論者賢,則為優劣之辯,即過稱好事,多設游揚之辭,皆我所不取也,讀此者,今之好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