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詞類活用與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精講精練復習教案1
b.齊桓公想通過修明政事,提高齊國的政治地位,達到會盟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認可和輔佐。
c.對于桓公稱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d.齊桓公有抱負,能納諫,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擁護。
【答案】c
【解析】“明確的表達反對意見”錯,管仲贊同稱霸,只是認為齊桓公沒有做到以民為本。
【高考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備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
議論的語句?傮w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選項相關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 有個別選項是對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個詞翻譯得不對。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勿懼以罪,勿止以力。
【答案】(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罰讓百姓害怕,不要用強力讓百姓止步不來(或:不用刑罰恐嚇百姓,不用強力禁止百姓)。
(2)出令不改,則民正矣。
【答案】(國君)發出的政令不隨便更改,那么百姓就會走上正軌(或:百姓的秩序就走向正常了)。
(3)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
【答案】您想要稱霸諸侯、成就一番大事業嗎?那么就一定要從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備考提示】文言文翻譯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系。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于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桓公問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說:“治理百姓的人,必須知百姓的疾苦,并且用道德使百姓憂懼,不要用刑罰讓百姓害怕,不要用強力讓百姓止步不來(或:不用刑罰恐嚇百姓,不用強力禁止百姓)。注意這四點,足夠可以治理好百姓了!被腹f:“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該怎樣具體實行呢?”管仲回答說:“誠信而極盡忠心,嚴肅而有禮,認真注意這四者,就可以實行!被腹f:“請讓我聽聽您的主張!惫苤倩卮鹫f:“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忠誠,人民就懷德;嚴肅,人民就敬畏;有禮,人民就贊美。常語說,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不強加于人,就是仁;內心堅定而儀表端正,就是嚴;誠信而謙讓,就是禮。”桓公說:“好呵!”
桓公又問說:“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時于天下,那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說:“可以。”桓公說:“從哪里開始做就行呢?”管子回答說:“從愛民做起!被腹f:“愛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說:“公治理公族,家治理家族,使他們事業互相關系,俸祿互相補助,人民就相親了。寬放舊罪,救助舊宗,為無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