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答案 使冰心走出狹小的家庭,成為有覺悟的新女性;讓冰心從此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
解析 五四運動對冰心的影響表現(xiàn)在第⑥段中。
7.首尾兩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寫作特點是什么?請加以評析。
答:
答案 首尾呼應,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華;感情真摯,集中抒發(fā)作者對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詩意的語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對后代的影響和作用。(答對任意兩點即可)
解析 首尾兩段從內(nèi)容上看相互呼應,結尾深化了主題。
十六、(06安徽)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行吟閣遐想
黃秋耘
前幾天,翻出一張舊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東湖旁邊的行吟閣。這張已經(jīng)開始有點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憶。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廣州,路過武漢。在一個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東湖,在行吟閣和屈原紀念館一帶盤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為什么,對于屈原,我有一種“曠百世而相感”的特別感情。從少年時代起,我就愛讀《離騷》,每當讀到“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時候,總是“欷歔而不可禁”。不過,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離騷》的真諦,還是在直接受到聞一多先生的教誨以后。
說起來,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在北平清華大學讀書,聞一多先生主講的《楚辭》是我最喜歡的功課之一。聞先生上課是不拘形式的,別的教師都在日間上課,他偏偏把課程排到晚間。我還記得,每當華燈初上,或者皓月當頭,他總是帶著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著:“士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可為真名士!”接著,他就邊朗誦,邊講解,邊發(fā)揮。時而悲歌慷慨,熱淚縱橫;時而酣暢淋漓,擊節(jié)贊賞。與其說聞先生是以淵博的學識、翔實的考證、獨到的見解吸引著我們,毋寧說他是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沉的悲憫情懷感動著我們。1935年至1936年間,敵人的鐵蹄已經(jīng)越過了長城。那時候,幾千里錦繡山河,幾十座繁榮城市,都已經(jīng)遭受踐踏。就是在那些暫時還沒有淪陷的國土上,南瞻北望,又何處不是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艱難的歲月跟屈原的時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聞先生的孤憤高吟、長歌當哭,就更容易引發(fā)我們的共鳴同感了。有時候,我甚至感覺到:在聞先生的靈魂里就活著一個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且說我那天來到了行吟閣畔,東湖兩岸,積雪茫茫,素裹紅裝,江山如畫,四顧無人,萬籟俱寂,連幾里外水鳥振翅的聲音都聽得到。我參觀過屈原紀念館之后,又在矗立湖濱的屈原像前憑吊了一番。我仿佛看到了這位項上掛著花環(huán)、腰間佩著長劍、足下穿著芒鞋的古代詩人,披發(fā)佇立,蹙額低吟:“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著破舊的長袍、飄拂著長髯、背著雙手的聞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脈賁張,作獅子吼:“有一句話說出來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后來這兩個形象就合而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為聞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