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文學作品類
答案 故都的解放,讓“我”對人生又有了信心,對前途不再迷茫。
解析 聯系文中“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及后文看,這里是指1949年春天。“故都”指北京,顯然是說北京獲得了解放。“心靈上的迷霧”,說明迷失了方向,而廓清迷霧,意思是“我”不再迷茫。
4.本文的題目是“春天的夢”,文中又多處將“春天”與“夢”聯系在一起,請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答:
答案 作者將“春天”與“夢”聯系在一起,表達出兩層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個夢,她給人以溫暖和希望;艱難時,社會的變革、人間的真情像是充滿春天氣息的夢,她更能給人以溫暖和希望。將“春天”和“夢”聯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顯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變革、呼喚真情的主旨。
解析 從作者行文的思路來看,將“春天”和“夢”聯系在一起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自然界,一個是人類社會。
二十五、(05全國ⅲ)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張家界
卞毓方
張家界絕對有資格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譯成人類通用的語言。
鬼斧神工,天機獨運。別處的山,都是親親熱熱地手拉著手,臂挽著臂,惟有張家界,是彼此保持頭角崢嶸的獨立,誰也不待見誰。別處的峰,是再陡再險也能踩在腳下,惟有張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絕從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巖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漢。而峰巔的每處縫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蒼松,或翠柏,亭亭如蓋地笑傲塵寰。銀崖翠冠,站遠了看,猶如放大的蘇州盆景。曲壑蟠澗,更增添無限空蒙幽翠。風吹過,一嘯百吟;云漫開,萬千氣韻。
剛見面,張家界就責問我為何姍姍來遲。說來慚愧,二十六年前,我本來有機會一睹她的芳顏,只要往前再邁出半步。那是為了一項農村調查,我輾轉來到了她附近的地面。雖說只是外圍,已盡顯其超塵拔俗的風姿。一眼望去,峰與峰,似乎都長有眉眼,云與云,仿佛都識得人情,就連坡地的一叢綠竹,罅縫的一蓬虎耳草,都別有其一種爽肌滌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是晚,我歇宿于山腳的苗寨。客棧貼近寨口,推窗即為古道,道邊婆娑著白楊,楊樹的背后喧嘩著一條小溪,溪的對岸為駢立的峰巒。山高霧大,滿世界一片漆黑。我不習慣這黑,翻來覆去睡不著,于是披衣出門,徘徊在小溪邊,聽上流的轟轟飛瀑。聽得興發,索性循水聲尋去。拐過山嘴,飛瀑仍不見蹤跡,卻見若干男女圍著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際,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樹枝。燃到中途,樹枝通體赤紅,狀若火之骨。再后來,又變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靈。自始至終,場地上方火苗四躥。火星噼噼啪啪地飛舞,好一派火樹銀花。猛抬頭,瞥見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聲長驚,恍悟我們常說的“魅力”之“魅”原來還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從此,我心里就有了一處靈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楓葉為書簽,揀一粒卵石作鎮紙,留得這紅塵之外的秋波,伴我闖蕩茫茫前程。猶記前年拜會畫家吳冠中,聽他老先生敘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寫生,如何無意中撞進張家界林場,又如何發現了漫山詭錦秘繡,欣羨之余,也聊存一絲自慰,因為,我畢竟早他四五年就遙感過張家界,竊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