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教學全案
示例3:我們已經知道戈多實際上是一種象征,是現(xiàn)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處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們對于未來若有若無的期望。戈多似乎能給人以希望,給生活以意義,但直到戲劇結束他也沒有出場。他會來嗎?人們的等待會有結果嗎?顯然,這只是一種無望且又無可奈何的等待。說它無望,是因為戈多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們?yōu)榱税参孔约壕幙棾鰜淼幕孟耄徽f它無可奈何,是因為處于絕望境地中的人們除了等待,已別無它法來維系他們茍活的生命。等待固然虛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為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
五、比較探究
教師點撥:我們在此之前看過許多戲,也讀過不少劇本,如《雷雨》《茶館》等,我們也知道戲劇有三大要素,即:戲劇要有曲折的情節(jié)和尖銳的矛盾沖突,戲劇的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其中人物的語言要能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這一類戲劇我們稱為傳統(tǒng)戲劇,而對于《等待戈多》卻是反傳統(tǒng)的,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荒誕性。試通過比較分析其荒誕性的具體表現(xiàn)。
示例1:傳統(tǒng)戲劇一般都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有比較具體的社會屬性。如《茶館》中的眾多人物,他們生活的時代在他們身上有鮮明的烙印。再看《等待戈多》,人物只有兩個(節(jié)選部分),在他們身上并沒有體現(xiàn)什么社會屬性,人物也缺乏獨特的個性。他們實際上是作為人類生存的一種象征而存在的。象征著人類生活的單調、困窘和無價值。
示例2:傳統(tǒng)戲劇一般比較注重對客觀環(huán)境的反映和烘托。如《雷雨》中,既有工人罷工的社會環(huán)境,又有雷雨到來前后的自然環(huán)境的烘托。而《等待戈多》大家可以看到,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相當模糊,一條路,一棵樹,道具如靴子、帽子、皮鞭等等都非常簡單。荒誕派戲劇家認為客觀環(huán)境都是非本質的,于是他們有意識的剝去它們,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因此道具只是成為直喻社會存在的一個符號。這些都象征著人類旅程的沉重和毫無意義。
示例3:本文的語言形式和傳統(tǒng)的戲劇語言有很大不同。傳統(tǒng)的戲劇語言,如《屈原》猶如一篇散文詩,《雷雨》激烈而充滿感情的人物對話,《茶館》中各行各業(yè),三教九流,各有各的鮮明的人物語言。而本文的語言確實很難和讀者進行溝通。語無倫次,缺乏前因后果的邏輯聯(lián)系,在閱讀時給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這正是荒誕派戲劇的特點所在。原本語言是人交流溝通的工具。而荒誕派劇作家卻認為,社會是荒誕不經的,人與人,人與社會是毫無意義的。所以人與人之間根本就無法交流,人物間的語言根本就是多余的,理性的邏輯清楚的語言只能成為掩飾世界的本質,妨礙人們認識世界的本質。所以本文的語言就體現(xiàn)出以下特點:語言支離破碎,語無倫次,讓人莫名其妙,人物與人物之間構不成對話。如狄狄和戈戈之間關于懺悔的對話始終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不知所云。文中還有大段大段的語言轉換,非理性和非邏輯性的特點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但是人物的語言在這種荒誕性的表現(xiàn)形式下卻體現(xiàn)了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比如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甚至是絕望,對前途的渺茫,對過去的無所適從等等,都能使讀者感受到。
示例4:欠缺邏輯的劇情。整個劇本與傳統(tǒng)戲劇不同,既沒有開場、起伏、高潮、結局的戲劇程式,也沒有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事件在雜亂無章中看不出任何進展和變化。兩個主人公重復、無聊的動作,語無倫次的對白,也表現(xiàn)不出邏輯上的連貫性。話題常常是開了頭卻沒有結局,胡言亂語中突然還會冒出一句至理名言,給人以強烈的突兀感。幕啟時兩個流浪漢已等了許多天,幕終時他們還要等待下去,舞臺上似乎什么也沒有發(fā)生,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只有無邊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