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鑒賞題集錦(18篇)
18.這句話表面是隨聲附和,言外之意是不以為然:朋友,你還沒有見過“我”家園的落日呢,那才是至真至美最值得驕傲的如詩如畫的景象!(冒號前后各一分,意思對即可)
19.作者這樣寫(1)是為了襯托(1分)下文的家園落日,通過襯托,表現家園落日的特點:以戈壁落日的“一身鬼氣”、云海落日的“柔曼虛幻”、平原落日的“一成不變”、大海落日的“生命不遂意”,來反襯家園落日的“像普通人”一樣的“溫和”“慈愛”,既實實在在又豐富多彩,從從容容,曠達自在(1分,可以不必說得特別細致)。(2)在描寫前四種落日的過程中,作者已為下文寫家園落日蓄勢(1分,也可以說“鋪墊”),作者從這四種落日中都看到、感到了一些不滿足,不就是以為以靈魂中深愛的家園落日作了參照物嗎(1分)?
20.原因如下:(1)人、動物之影與太陽相疊,景觀奇特(1分);(2)人與動物的默契,大自然與人的契合,溫馨動人(1分);(3)老農隨心所欲的自在曠達讓我羞愧(2分);(4)家園落日與遲暮老農相映襯,使讀者如醍醐灌頂:人生遲暮只有一瞬,長的只是對遲暮的憂慮而已(2分)。種種思緒在這一刻齊聚作者心中,大美啟發大悟,大悟引發大愛,于是有了熱淚盈眶,有了難以描述的愛。
21.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1)作者到過許多地方,見過各種落日,這些落日的不足是以作者靈魂中深愛的家園落日做參照物的;(2)原本普通的丘陵落日在作者眼里顯得“特別豐富”,看似無理,卻最有人性,最能打動人心,因為家園落日具有像普通人一樣的“溫和”“慈愛”,借此將自己對故園及其落日的深刻記憶更深層次地表達出來——正如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名句一樣,從無理中見熱愛故鄉的深情;(3)家園落日已是一種象征,她是人情感的寄托,心靈的歸宿。
(七)《賈平凹書畫集》自序 賈平凹
⑴這一本書畫集,書多畫少,可以說是本書法集,收輯了近幾年所寫的一部分,但我卻是從六歲起至現在幾乎天天在寫字,以字活人的人。如果在古時,一個寫字的人是不會出一本書法集的,他們的任何一位也比我在這本集中的字寫得好,然而現在,我卻是書法家,想起來委實可笑。蘇東坡是我最向往的人物,他無所不能,能無不精,但他已經死在了宋朝。我的不幸是活在了把什么都越分越細,什么里都有文化都有藝術的年代,所以,字就不稱之為字,稱書法了。食之精細,是胃口已經衰弱,把字純粹于書法藝術,是我們的學養已經單薄不堪。越是單薄不堪,越是要故弄玄虛,說什么最抽象的藝術呀,最能表現人格精神呀,焚香沐浴方能提筆呀,我總是不大信這個。廟里的大和尚,總是讓鄉下的老太太在佛像前磕頭燒香,但他們知道佛是什么,罵佛是屎瓶子。
⑵我喜歡寫字,是我從事著寫文章的工作不能不寫字,沒有當兵的不愛武器的。我坦白招來,我沒有臨習過碑帖,當我用鉛筆鋼筆寫過了數百萬字的文章后,對漢字的象形來源有所(a ),對漢字的間架結構有所(b ),(c )萬事萬物中體會了漢字筆畫的趣味。如果我真是書法家,我的書法的產生是(d )的,無為而為的,這猶如我去種麥子,獲得了麥粒也獲得了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