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鑒賞題集錦(18篇)
全篇對自然景觀的描繪生動而傳神。作者用綺麗的文字描畫雨前的所見所憶,心屏上疊映出遠離的風景:隆隆的雷聲,憤怒的鷹隼,游動的群鴨,清淺的溪水,亮綠的草灘……有聲有色,動靜搭配,演繹出一幅幅色彩絢麗、意向鮮明的風景畫。
本文的景物描寫充溢著濃郁的詩情。作者善于選用富于色彩的詞藻寫景狀物,構成鮮明生動的動態畫面。文中描摹的景致并非特指的某處“自然”景觀,而是作者著意傾情熔鑄的意象。他創造的是詩化的風景,欲借一片心靈詩化的山水,以承載纏綿悱惻的情愫。連那溪流里的嬉鴨、冷空中的飛鷹,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義。
作品通過絢麗鮮活的景物描寫,傳達出對故鄉的深摯懷想,情思縷縷,詩意盎然。全文于優美的形式中孕含著深刻的意蘊,顯示出一種如詩如畫、清新雋永的韻味。
(2)景由情生 思與景諧
——試析《雨前》的藝術境界
《雨前》是一篇虛實結合、情景相生的小品美文。作者以細膩的文筆再現了雨前的景物與景致,并將濃郁的主觀情愫滲透于字里行間,醞釀了濃郁的抒情氛圍和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作品的景物描寫飽含情思。作者借助 “蒙太奇”手法,以疊印的方式推出了兩組鏡頭:一為實景,即北國現實中的雨前之景;一為虛景,即作者憶念中的故鄉的雨前之景。兩組景物對比強烈,色彩分明。北平的雨前之景是暗色調的:鴿群“帶著低弱的笛聲”,天空 “灰暗” “凄冷”,柳條“憔悴”,大地“干裂”,鴨群“煩躁”……而南方故鄉的雨前則呈現出鮮亮的色彩,新鮮明朗而富有生機:雛鴨“歡欣地發出啁啾聲”, “清淺的水”、“青青的草”,“細草樣柔的雨聲” ……在作家的意念中,故鄉的一切是那樣的令人心馳神往。
作者的主觀情愫催生景語。“一切景語皆情語”。滲透于景觀中的,是作者對南方故鄉的熱愛、依戀與懷念。溫潤多雨的故鄉水土哺育了他,賦予其詩人的靈性與靈感,詩人對那片土地自然是一往情深、情有獨鐘。那份情感、那份懷念也當然地化作了“大地和樹根的期待”,化作了“枯澀的眼里”的“一滴溫柔的淚”,化作了“鴨群的煩躁”和“焦急”。
總之,1933年春的時局和環境使作者深感郁悶、壓抑與彷徨,困擾、折磨著他那年青而富于血性的心靈。那雨前的焦灼與苦悶,執著的向往與渴盼,正是這種心態的寫照。景由情生,思與景諧,進而釀造了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3)生動傳神 清新雋永
——試析《雨前》的語言特色
提示:《雨前》是一篇優美典范的小品散文。
1.語言清新雋永,文字簡約典雅,用詞準確洗練,表達順暢自然;
2.寫景狀物,細膩精確,生動傳神,栩栩如生;
3.綜合運用比喻、對比、比擬等多種修辭手法,意向鮮活,形象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