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鑒賞題集錦(18篇)
秋天是四季中頗受人們青睞的一個季節,這篇哲理散文沒有只停留在描寫秋天的景色上,而是將秋天和人事結合,集中筆墨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種種感悟:秋天教會了“我”“怎樣去利用寂寞無聊的時刻,發掘出生命的潛能,尋找到迷失的自我”;秋天告訴“我”“生命的過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詳,由絢爛到平淡”;秋天使“我”懂得“生命不是虛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實而具體”。在人生的秋天,要有較為沖淡的心情和清醒、豁達、安閑、寧靜的人生態度。
②作者雖然是寫秋天,但并不是像一般的寫景抒情的散文那樣重點描繪秋天動人的景色,而是將秋天和人事結合,借秋天來闡發一種人生哲理。
文章采用第二人稱來寫,“我欣仰你的安閑明澈,遠勝過春天的浮躁喧騰”“你用那黃菊、紅葉、征雁、秋蟲,一樣一樣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你一定還記得你伴我度過的那些復雜多變的歲月”……想象豐富,賦予秋天以人的情感、品格,把秋天描繪得形象生動,十分親切自然。這樣架構全文不僅便于抒情,也使文章所講述的哲理在娓娓而談中容易被人接受。在作筆下,秋是一位可共患難的老友,又似一位無所不知的哲人,讀來令人感到親切自然,回味無窮。
③“我”屢遭人生挫折,不管是事業上的不順,還是感情上的創傷,都是在秋天的寧靜中得到了慰藉,也在秋天中得到了人生感悟,度過了人生的艱難歲月。
秋天的景色很美,使人感覺“安閑明澈”;秋天和“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伴我度過那些復雜多變的歲月”;秋天具有超強的容忍性。
因為正是在那幾年――生命中難得出現的那幾年中,作者在秋天的指引下尋找到迷失的自我;領悟到生命的意義。
在秋的安閑淡雅豁達超然的啟發下,“我”能以沖淡的心情去看待所經歷過的一切悲酸與傷痛。“神韻”二字是這篇散文的“文眼”,也就是這篇文章的神髓所在。文章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同題散文,也就在于作家對秋的“神韻”的深刻體味上。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達,不變的安閑,和永恒的寧靜。
(十五)雅 舍
梁實秋
(1)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經濟。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墻,墻上敷了泥灰,遠遠的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墻,一切特點都應有盡有。講到住房,我的經驗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廈”,“一樓一底”,“三上下”,“亭子間”,“茅草棚”,“瓊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我不論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對那房子便發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舍不得搬。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并不敢存奢望,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是并不能蔽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留空隙,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2)“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