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鑒賞題集錦(18篇)
(2)清新自然的文辭
------賞析《大明湖之春》的語言技巧
《大明湖之春》在寫景狀物、表情達意上顯示了作者很強的駕馭語言文字的功力。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蘇軾語)用“天工與清新”來評價《大明湖之春》的語言技巧誠不為過。
1.造句尊重口語的句法。①短句的使用符合口語習慣,如,“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②語氣詞的使用親切自然,如,“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湖中的出產可是和很名貴的呀”。③敘述和描寫時的句式符合人們的朗讀節奏,或長或短,純然天成,如,寫湖的不大,則用短句,“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寫湖的大則用長句,“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的一片──大明湖”。
2.景物描寫清新素淡,意味濃厚。①文章寫了大明湖的春秋兩季的風景,寫大明湖的春,用筆似乎多有貶抑,但筆鋒一轉,又寫“到底算個名勝”,清新素淡的敘述中卻包含作者的深情,全沒有了“貶春”之意。②寫《大明湖》的小說在“一二八”時被日軍的戰火燒毀,平淡的敘述中含著對大明湖的惋惜,對美好春光的期盼。
高考鑒賞文寫作評分標準
(一)總分16分,以分項計分的方式評分。
內容:是否切題;中心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充實。
結構:文體是否符合要求;結構是否完整。
語言:是否流暢;有無錯別字(兩個字扣1分)。
(二)文章檔次:
一等(16-12)符合題意,結構完整,語言流暢或通順。
二等(11-7)基本符合題意,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
三等(6-0)偏離題意,結構混亂,語言不通順。
(三)評分說明:
未寫題目扣1分;字數不少于270字,每少于30字扣1分;
選取某一點賞析但未緊扣題目,視為“基本符合題意”;
賞析范圍不在題目要求之內的,視為“偏離題意”。
(三)兒子的旋律
兒子下班了,父親緊張的數著兒子的腳步聲。果然,兒子“啪”的開了門。父親默默地看著他。兒子沒有看父親,似乎點了個頭,徑直向自己的臥室走去,邊走邊脫外套。
收音機又響了,兒子!
兩人面對面準備吃飯,兒子在撬午餐肉。父親從兒子臉上看不出什么異常。
父親一字一句:“我被免職了,明天宣布。”
兒子猛地揚起臉。父親沒有在這稍縱即逝的驚訝里看到別的什么。沒有憐惜沒有安慰也沒有懊惱。兒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
父親感到胸悶氣短。他盯著兒子,兒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躍動。
兒子一聲不吭。父親沒有說話也不再盯著兒子。他感到兒子匆匆擱筷,找衣服,又跨進衛生間。馬上,水聲“嘩啦嘩啦”,跟著兒子的歌聲高高揚起,溫存自信,旋律跳蕩。
兒子!兒子!兒子!
兒子你在想些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親,你越來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親呆板僵化,不再為各種政治問題與父親爭論不休,也不再說父親剛愎自用。兒子,你甚至看不起父親。咳,父親這樣了你還是無動于衷嗎?這就是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飯洗澡是因為那打字員在等你去看歌劇?可是兒子,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需要你啊。我的官齡比你的年齡還大一圈……
電視在播相聲。父親茫然四顧時才發現兒子并沒出門,而是坐在他身后看書。父親不由納悶:打字員前幾天就訂了票,還興沖沖問他是否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