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鑒賞題集錦(18篇)
這就意味著,在作者看來,藝術工作者需要有深厚的學養(yǎng),而不應故弄玄虛,玩弄概念,以此來掩蓋自身學養(yǎng)的缺乏和作品內容的單薄、思想的空虛;藝術來自于生活,與生活緊密相關,藝術工作者需要萬事萬物的滋養(yǎng),不能“不食煙火”,而應體察生活、社會與自然,這樣,才能去掉“逸氣”,擁有“山風海骨”和博大厚重。
(2)談談《<賈平凹書畫集>自序》的語言特色
本文語言呈現(xiàn)出作者散文一貫的鮮明特色。
第一,極善煉字煉句。賈平凹向來善于從紛繁世象中巧妙地提煉出一個字、一個詞、一個短句,以運一當十、舉重若輕的非凡功力,簡潔生動地表情達意。文中的“什么里都有文化都有藝術的年代”“把字純粹于書法藝術”“我的字被書法了”即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第二,呈現(xiàn)樸素之美。本文記人寫事,議論抒懷,不“鼓勁”“使氣”, “當今的書風,怎么說呢,逸氣太重,好像從事者已不是生活人而是書法人了”,大量類似的語句不是浮艷華美的套語,而是自然生發(fā),準確傳達當下的感悟體驗,無雕琢之痕,無矯揉之態(tài),洗凈鉛華,讓人感受到自然樸素之美,(達到以俗為雅,以拙為巧的效果,)正所謂“寄至味于淡泊”,深得中國古典文學中“通脫”之旨。
(八)空山鳥語
郭 楓
①到山上來,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聽鳥叫。
②當然,山上有的是嬌艷的花、婆娑的樹,有的是奇崛的巖石、爽颯的風、飄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風景,都會使你神迷。但,我說我還是最喜歡聽山里的鳥叫。到山里來,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靜靜地躺在鋪著落葉的土地上,這時你的心靈便貼緊了山的心靈,別動也別想,好好地聽一聽鳥叫吧!
③鳥兒的鳴聲是世間最美的語言,你不懂得鳥的語言嗎?
④你不懂得鳥的語言嗎?我想你應該懂的。在山上,誰都喜歡鳥的鳴叫,誰都懂得鳥的語言;誰都懂,清風懂,白云懂,流泉更懂,連掛在樹枝上曬太陽的小花蛇也懂。鳥的語言永遠敘述著動人的愛情。
⑤在朝來的陽光里,我喜歡用大半天時間,去諦聽兩只鳥在我頭頂上鳴叫。他們總是用五個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著,纏纏綿綿,重重復復,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線靈泉從歌聲里迸落。我在小時候就很熟悉這種鳥,綠背紅紋有一只小巧的紅喙。我喜歡它們靈活的體態(tài),更喜歡它們的樣子,依偎著,廝磨著,總是分不開啊!那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現(xiàn)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種鳥呢?想著想著,自己卻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們喜歡各種好聽的名字,鳥不一定喜歡,鳥喜歡唱的歌,人不一定能聽懂;其實人愛不愛聽都是一樣,鳥是唱給鳥聽的。
⑥山雀是頑皮的精靈,老是成群結隊地撒野,老是呼朋喚友,興奮地吵鬧。山雀們短促而嘹亮的鳴聲,讓人來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陣輕快的音樂雨,散亂地爭驟地漫天撒來,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過天晴,在你阻翳的心版上引進陽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歡樂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吧?誰,面對著山雀子這么奢侈的自由、這么天真的喜樂能不悵然呢?誰,沒有山雀子一樣的歡樂時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時光,總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誰又能永遠像山雀子那樣的歡樂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類啊!但山雀們卻不管這些,不管你快樂不快樂,不管你憂傷不憂傷,不管你有多少無聊的思想,山雀們,什么都不想管;它們飛翔像一陣旋風卷起,它們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噯!為了歡樂,它們是忙碌的。難得的是有這片深山廣林,要不,這些喜歡唱歌的精靈向何處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