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 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評分細則: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提供的答案示例只是給閱卷提供一種思路,閱卷時只要把握下列原則即可:答出觀點1分,答出理由3分(理由只涉及大學生或農民工單方面,得1分;有兩方面的比較,得3分),語言表述順暢1分。
【解析】 這是一道反映社會現實的題目,學生在答題時,必須亮出自己的觀點,見解必須鮮明;然后闡述理由,理由又可以從農民工、大學生兩類人的生活環境、工作性質、學習培養、勞動強度等方面比較著談。
7.當代著名文學家秦牧在談到讀書方法時,主張“牛嚼”(反復鉆研)和“鯨吞”(廣泛閱讀)。某校舉辦辯題為“‘牛嚼’與‘鯨吞’孰優孰劣”的辯論會。假如你是參賽辯手,選擇一方觀點,寫一段80字左右的辯詞。要求語言簡明,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讀書旨在講究質量。只有“牛嚼”,才能汲取內容的精華,做出正確的判斷,產生自己的見解。杜甫曾云:“精能盡其妙!倍蚌L吞”只能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可見,“牛嚼”優于“鯨吞”。示例二:只有“鯨吞”,才能博覽群書,去蕪存菁;廣泛吸納,兼收并蓄;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諸葛亮讀書就“獨觀其大略”。而“牛嚼”只能咬文嚼字,視野狹窄。因此,我方主張“鯨吞”優于“牛嚼”。(觀點鮮明1 分,論證有力2 分,修辭方面1 分)
【解析】 “牛嚼”和“鯨吞”代表著兩種不同的讀書方法:一個側重深深品味,一個側重于博覽群書;一個利在深而弊在視野窄,一個利在廣而弊在浮。無論支持哪一種觀點,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修辭手法建議使用引用、對偶、比喻等。
8.下面是某中學文學社給某著名作家寫的一份預約函,其中有五處不得體,請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我社擬定于XX年5月4日晚7點在學校禮堂舉行“青之旅”詩歌朗誦會。誠請您擔任評委,并懇請您務必在晚會結束后對我們的拙作給予點評。請您提前安排好善后事宜,在家恭候我們的正式通知。真誠歡迎您的惠顧。
(1)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務必”刪除;(2)“我們的拙作”改為“拙作”或“我們的作品”;(3)“善后”改為“相關”或“有關”;(4)“恭候”改為“等候”;(5)“惠顧”改為“光臨”。(5分。找對并改對一處得1分)
【解析】 從是否重復、謙敬得當、注意遣詞、看準對象、掌握分寸、適應場合、把握語體、用語準確等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