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 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參考答案】 ①去掉“頭上”;②去掉“因為”和“所以”。
(2)語言要明白。指意思要說清楚,不讓人產生誤解和歧義。語言表達不明確主要表現是存在歧義。
消除歧義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補充語境法。如:“我要熱飯”,后面再加一句“不要冷飯”,即可消除歧義。
②更換詞語法。主要用于因多義詞的詞義不確定或多音字的讀音不確定造成的歧義。如:這個人好說話。把“好”改成“喜歡”,意思就單一了。
③調整語序法。如:兩個中學的老師。除了更換詞語,把“個”改為“所”或者“位”之外,還可以調整語序為“中學的兩個老師”,也就沒有歧義了。
④明確指代法。如:當他把獎品發給小談時,他對他笑了笑。第二個分句中的兩個“他”,只要明確其中一個就行。
⑤標點消除法。如:中國籃球隊擊敗了阿根廷隊獲得了冠軍。只要加一逗號,成為“中國籃球隊擊敗了阿根廷隊,獲得了冠軍。”歧義隨之消除。
例如:下面句子有兩種不同的理解,請按要求改寫成語意明確的句子。
他沒有聽從導師的建議,對自己的論文加以修改,影響了論文的水平。
(1)如果表達的意思是“導師建議修改變更”,這個句子應該為: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表達的意思是“導師不同意修改變更”,這個句子應該為:__________________
【思維軌跡】 這個句子有歧義,要消除歧義,可采用調整語序,或補充語境的方法。
【參考答案】 (1)他沒有聽從導師的對論文觀點加以修改、變更全文結論的建議。(2)他沒有聽從導師的建議,仍修改了論文的觀點,變更了全文的結論。
(二)連貫
1.解題步驟
第一步:綜觀全局,把握中心。一道語言表達連貫題往往就是一段完整的話,它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解題時首先要把握題干,把握這段話的大意。
第二步:劃定區域,界定重點。因為一段文字表述中總有一些是主要信息,一些是次要信息,所以我們在把握中心的基礎上,還要能根據前面的一些規則來辨別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從而界定出文段的重點。
第三步:確認性質,找準思路。這是解答這種題型的重要一步,確認題目的性質,就是要看清命題者的思路,準確探索出答題的思路。
第四步:理清頭緒,準確表達。做好題目之后,可再將選好或修改好的內容代入到原文中,重新理清一下文段的頭緒,檢查一下前后文的語意是否銜接連貫。
例如:[•北京卷]在文中①②橫線上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金沙江大峽谷旁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納西古城。 ① ,是納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們步行了一個多小時,古城出現在前面。 ② ,上面鐫刻著“寶山石頭城”五個大字。
①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
a.
②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
①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建著古城
b.
②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
①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建著古城
c.
②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
①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
d.
②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