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我們感動
第二節 作客山中,無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色。 第三節 作客山中,無須約伴。 第四節 獨身閑逛的妙處。 第五節 贊美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 3、 你覺得哪一節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確:第五節 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 4、 為何取名為“閑話”? 明確: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寫某一次山游的真實過程或所見之實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義上建立他的冥想王國,當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親眼目睹的 5、 以第一小節為例,體會“閑話”。 開篇就虛設:“上山或下山”——行動不確切;“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時間只是泛設;“比如……假如……”——只是打比方、作假設。原來,一切皆是虛泛,不是實在。但陽光暖和,空氣明凈,風景秀麗是作者平日所目見身感的。 6、 徐志摩把自己的筆比成“最不受羈絆的一匹野馬”,他的散文也就有了“跑野馬”的特點,而選擇“冥想”為基石,思維的野馬才能縱蹄奔馳。這是否意味著該文各部分間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系呢? 明確:此文寫得比較閑逸瀟灑,從容自適,但細讀全文,便可發現作者行文自由中有規矩,隨意中有章法。第一節寫景為全文抒情作了鋪墊,使主旨有了依托。第二至第四節從“表層的自由”“深層的自由”兩方面寫了應怎樣投入自然的懷抱——不為世俗所羈。第五節回應開頭,收束全文。 7、 分析3-4節 朗讀文章 a 作者主張山居游玩,“頂好是不要約伴”,尤其反對約年輕女伴,甚至把朋友家和辦公室的地方比作“獄室”,似乎太過分了。對此,你使怎么看的? 明確:“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堅決’的”,這段文字正體現了這一文學觀念。作者無非是想以極端的言辭表達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的無比執著。有伴則須顧及伴,年輕女伴更需照顧,這都影響自己以絕對自由的狀態投入自然的懷抱。世俗總有拘束,只有投身自然,才能在片刻熱愛間擺脫俗務,獲得純粹的自由。“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純粹’ 的”,山居閑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過濾掉了其他情感,只留下與自然的靈魂擁抱和精神對話。 b “朋友們,我們多長一歲年紀往往只是加重我們頭上的枷,加緊我們腳脛上的鏈,我們見小孩子在草里在沙灘里在淺水里打滾作樂,或者看見小貓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嘗沒有羨慕的時候,但我們的枷,我們的鏈永遠是制定我們行動的上司!”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這段話通過羨慕小孩子打滾作樂、小貓追尾,表達了對童年自由無憂無慮的生活的懷念和向往之情;通過多長年紀就是加重枷鎖、加緊鎖鏈,表達了對成人世界(或俗務瑣事)束縛太多的不滿和厭惡之情;此外,還表達了對無法擺脫世俗羈絆的無奈之情。 8、 分析第5節 朗讀文章 “它們應用的符號是永遠一致的,它們的意義是永遠明顯的,只要你自己心靈上不長瘡瘢,眼不盲,耳不塞,這無形跡的最高等教育便永遠是你的名分,這不取費的最珍貴的補劑便永遠供你受用;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南針。”在這段話中,你如何理解“無形跡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費的最珍貴的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