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我們感動
明確:作者其實是想說,大自然是不說話的義務的精神導師,大自然最為質樸坦誠,不懂得勾心斗角。人們投身自然,融入其中,靜觀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滌濾心胸,排遣寂寞,忘記窮困,減輕苦惱。不僅如此,我們還可能從自然現象中得到啟發,激情勵志,反省自我,啟迪智慧。 四、 鑒賞優美語句 如:“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典雅,淺易的對偶,十分整飭,與散句配合使用,顯出變化之妙。 “尤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你尤其不要費心考慮你的服色與體態,你可以頭發蓬亂著,留著滿臉絡腮胡子”,兩相比較,優劣自顯。 “我們渾樸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嬌柔,一經同伴的抵觸,它就卷了起來,但在澄靜的日光下,和風中,它的姿態是自然的,它的生活是無阻礙的。” ——比喻精確而美麗,以“含羞草”比喻變化著的“渾樸的天真”,讓人拍案叫絕。 五、 寫作特色 1、 感情濃烈,表達堅決 除了文中的“絕對”外,作者還喜歡用第一人稱暢快地表情達意,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散文里袒露自己的靈魂、個性和思想;他也喜歡用第二人稱營造與讀者交談的親切氛圍,以便更直接和強烈的抒發感情。本文兩種人稱兼用,故讀來有酣暢淋漓之感。 2、行文自由卻章法暗藏 3、語言富麗,典雅可人 徐志摩戀愛史: 19xx年考入北京大學,并于同年應父命與年僅16歲的張幼儀成婚,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于婚外愛戀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與元配夫人張幼儀離異。 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任翻譯,后隨泰漫游歐洲。同年認識有夫之婦陸小曼并相戀,1926年10月,與陸小曼結婚。梁啟超主婚詞:“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后務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陸小曼,祖藉常熟,父親是財政部的官員,后來當了外交官,她屬于高干系列,家財極大,是一位養在金絲籠里的小姐,也是一個精通三國文字的奇女子,她文采斐然,當時有南唐北陸的稱號。她在和王庚離婚后,和徐結婚。但當時二人的結合違背了禮學的社會道德,徐的父母態度強硬,他們不允許徐與陸回家,讓他們住在峽石,并只給一點點生活費。婚后因為沒有什么生活來源,經濟緊張,可陸小曼仍是揮金如土,極盡奢移。徐志摩為了生計,往返于北平與上海之間疲于奔命。在徐志摩四方講課后,她便耐不住寂寞了,在一個偶然場合,她遇到了一個的戲子。后徐陸離婚。 林徽音,1928年3月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婚后去歐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國。林徽因是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呢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