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六學案散文閱讀
只要做到以上三點,再答表達技巧題時,自然就會得心應手。如1998年高考散文閱讀《報秋》中有這樣一道題:“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寫自己種太陽花的經歷,這樣寫有什么作用?”作答時,我們的思路如下:⑴文章主要寫的是玉簪花,寫太陽花是為寫玉簪花服務的;⑵由本段內容可知,太陽花“連死不了都種死了”,而玉簪花卻“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這是反襯的表現手法;⑶這幾段重在突出玉簪花極強的生命力。由于題目要求不超過12個字,我們將上述內容加以概括,自會答出諸如“反襯出玉簪花極強的生命力”之類近似標準的答案
三、研究考點要求,摸索命題思路,尋求答題捷徑
上面談到的兩點是我們做好高考散文閱讀的關鍵,那么在具體答題時,有無捷徑可尋、有無技巧可言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們認真研讀《考試說明》中關于現代文閱讀的考點要求,就不難發現,第二卷中的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重在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分析綜合能力和鑒賞評價能力。也就是說,命題者在命題時不能脫離上述要求而必須設計出與考查這兩種能力相對應的題目。這就為我們去尋求答題捷徑喂了一顆定心丸。分析近幾年高考的散文閱讀題,我們不難看出:對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過考查作品的思想內容來實現的;而對鑒賞評價能力的考查則主要是通過考查作品的表達技巧來實現的, 它常伴有“作用”、“好處”、“妙處”等字眼。這二者所占的分值大體相當。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高考散文閱讀題簡單的歸納為考查作品的思想內容的“分析綜合題”,考查作品的表達技巧的“鑒賞評價題”,以及綜合考查這兩種能力的“(鑒)賞(分)析題”(多以多項選擇題的形式出現)等三種題型。不同的題型就自然有著不同的答題方法。“分析綜合題” 考查作品的思想內容,因而答案必須在文中找。只要直接摘錄或提取要點(摘要)或抓住主要內容、運用關鍵詞語歸納,就一定能答出正確的答案;“鑒賞評價題”考查作品的表達技巧,因而答案既要依據原文,更要跳出原文,聯系過去所學,注意答題規范;而“賞析題”的答題方法自然就是上述兩種方法的綜合,由于是以多項選擇題而非主觀題的形式出現,難度也就降低了。
一、(全國卷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22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彩色的荒漠
從庫爾勒出城不久,車子就離開國道,進入石油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鏃,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黃沙漫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舉世聞名的西氣東送的第一口氣井。車子全速奔馳在戈壁上。在我們的視野里,地平線的遠處,是無遮無攔的穹窿和淡淡升騰著的云朵。開闊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盤,偶爾看見一團兩團圓圓的草棵,像是刻意擺下的一局殘棋。生存與死亡,在這里艱難地進行命運的博弈。我們來到這里時,已是深秋時節,灰色,到處是灰色
沿著公路,我們向塔中油田進發。這條路將劈開塔克拉瑪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將是另一種風景,另一幅圖畫,另一樣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條河岸散亂的河流,夏季過去,洶涌的河水已變得平靜和細瘦。河的兩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楊樹林。這些樹,多數已經飄落了黃色的葉子,呈現出一種剛勁和蒼涼。車子向前,茂密的樹林,漸次變得稀疏。樹的腳下,已經薄薄厚厚的鋪上一片黃沙。獨立的樹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銅鑄;雖然,它們也許已經死去,年復一年的風沙,折斷了樹枝,剝開了樹皮,可是樹的殘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強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頑強地傾訴著它們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歡這些樹,視它們為上天兆示給人類的精神榜樣。和我一樣,石油工人們也喜歡胡楊樹,曾經為了保護26棵胡楊,他們7次挪動井位,多花費了200萬元人民幣。漸行漸遠,塔里木河水顯然已無力哺育這些植物,塔克拉瑪干高大的沙丘,已愈來愈稠密地擁擠在道路的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