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
(二)特別提醒
1、對比,它不是語言運用的技巧,而是一種內容設置的技巧
2、 襯托與對比的區別
(1)它們的目的不同 (2)修辭作用不同
五、渲染
六、用典
(一)概念
(二)作用
1、優點 2、缺陷
(三)類別
1、 內容類型:
(1)用語 (2)用事
①引用神話故事。
②運用歷史故事。
2、方式類型
(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
(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
(四)常見常用典故
七、照應
八、以少總多、以小見大
九、借形象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十、離合
十一、蒙太奇
第四節 結構模式
一、層層渲染、鋪墊
二、伏筆、照應
三、結構對比:
四、卒章顯志
第五節 表達技巧諸概念辨析
一、關于表達方式
二、關于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
(一)修辭手法(二)表現手法
(三)區別與聯系
1、聯系
2、區別:
(1)表現手法是用以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修辭手法則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主要著眼于對句子的修飾。
(2)表現手法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
3、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絕對的
三、關于手法、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表現手法
(一)在解題時,手法與藝術手法內涵與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與藝術手法在外延上不僅包括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也包括具體表達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說,描寫、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藝術手法,但是,怎樣描寫、怎樣抒情諸如“側面描寫”“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體的描寫、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藝術手法了。
第一節 表達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秋緒,即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這種方式比較直觀,這里僅略舉三例,不深入討論。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呤留別》的中心句)【析】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大聲疾呼,抒發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析】開頭兩句,以議論開篇,表達詩人至死不忘恢復中原的愛國情懷。
例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析】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
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衛風•伯兮》)
例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黍離》)【析】直露而真率地抒發了詩人內心沉重而深廣的憂傷;
例7:“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樂府詩集•鼓吹曲辭》)【析】寫一位女子對“君”剖白心跡,直接表達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愛情,顯得坦蕩、真率而震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