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
例題4、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詩后問題。
陶者 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提問:這首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詩歌把長年辛勞而居室簡陋的陶者與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階級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階級的憤慨之情。
例題5、閱讀元代王冕的一首詩,回答問題。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風(fēng)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問1: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技巧指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塵)、報春(散作乾坤萬里春)的特征。
問2: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五、渲染
參照描寫部分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六、用典
(一)概念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
(二) 作用
1、 優(yōu)點:
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nèi)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2、 缺陷
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閱讀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對于鑒賞者來說,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義,就不能很好的讀懂這些詩歌,更談不上鑒賞。所以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平時積累一定量的典故中才能透過原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達出的新的含義。
(三) 類別
1、 內(nèi)容類型
(1)用語
點化前人語句。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
例1:《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為杜甫點化,在《詠懷五百字》中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例2:“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fēng)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 用事
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①引用神話故事。
例1:李賀的《李憑彈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有“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還有“吳質(zhì)不眠倚佳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的詩句,都是形容李憑彈的好。引用神話傳說,能增強詩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構(gòu)成奇特的藝術(shù)境界。
②運用歷史故事。
例1:漢文帝(劉恒)愛賈誼之才,將他從長沙召回,在宣室接見,而李商隱寫《賈生》,卻用“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詩句,諷刺漢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賈誼,這是對漢文帝接見賈誼的反用。通過反用,實則慨嘆自己的懷才不遇。
例2:《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是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三、四句借用飛將軍李陵的典故,《史記•李將軍傳》中說:“(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鼻迦松虻聺撜J(rèn)為這首詩“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飛將軍李廣的典故,對當(dāng)時領(lǐng)兵遠征的主將進行了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