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問: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簡析: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六、對偶
(一) 概念: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二) 作用:
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三) 舉例:
例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析】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
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可以感受到詩人韶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例2: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析】這首詩的第三、四句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七、設問
(一) 概念: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
(二) 作用:開頭以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
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例1:“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 【析】 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
八、反問
(一) 概念: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
(二) 作用: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例1:“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題烏江亭》)【析】 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九、互文
“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
考點上不常見,屬于理解上的語言障礙。
詳見“詩歌鑒賞——語言——疑難詞句”部分。
十、列錦。
(一)定義:所謂列錦,就是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像,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
例1:“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析】“煙村”、“人家”、“亭臺”、“鮮花”既各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創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例2:“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析】此聯給人的情趣和詩味是濃醇、深長的。上句是視覺畫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飛的雁,下句是聽覺意象——千家萬戶的砧杵之聲,上下句的串聯迭合,不但鮮明準確地描繪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構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二)作用(藝術效果):
1、凝煉美
詩詞有時故意讓成分殘缺,從而達到簡潔凝煉的效果。
例1: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析】這兩句以高度濃縮的筆墨,勾勒出一幅遼闊宏偉的圖畫:在大雪飄飛的夜里,乘船強渡瓜洲,在秋風瑟瑟的大散關,騎馬揮刀與敵軍撕殺,從語法角度分析,詩人雖然剩去了若干詞語,只選取了幾個關鍵名詞,但并不影響意義的完整表達,語言凝練,意境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