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
例3:“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析】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于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涵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典型例題】
例題1:看下面幾句詩,都屬于哪種抒情方式?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情
答案:柳詞和杜詩是借景抒情,而于詩和鄭詩是托物言志。柳詞……;杜詩通過描寫戀花飛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嬌鶯抒發了對大好春光的喜愛之情;于詩……;鄭思肖是宋末詩人,有濃厚的民族意識,鄭詩前兩句寫菊花遠離百花叢,獨自開放,表示自己不與元朝合作。后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愿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
啟發:通過比較上述四首詩,我們體會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區別: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
例題2: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詩后問題:
菊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問:《菊》、《畫菊》分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品格?
答案:這兩首詩都運用了詠物言志法。詠物言志是指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以述志抒懷,即所謂“應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龍》)。它要求作者選擇的客觀事物與他想表達的主觀志趣必須契合交融,能給人以藝術感染和思想啟迪。 《菊》、《畫菊》都是通過對“菊”的具體描繪以述志抒懷。《菊》抒發作者不求高位,不慕榮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貴志向。《畫菊》表現了堅守大義,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
例題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詩后問題: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衣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離歌:離別之歌。關城:潼關、函谷關。御苑:皇家的宮苑。砧聲:搗制寒衣的聲音。
問1.首聯、頷聯哪幾個詞表達了季節的怎樣的特征(離別的環境)?從中又表達出詩人送別的什么情緒?
答:“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的悲愁難抑,黯然神傷的情緒。
問2.尾聯用什么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