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三政治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②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
③事物的質變就發生在無形的量變之中
④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6.人可以避免“青蛙效應”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學道理是 ( )
①認識“危”的條件、根源和前景是實現“安”的必要前提
②認識“危”的必然性,則可以安之若素、泰然處之
③認識“安”與“危”的依存、貫通關系,順應和迎接安危轉化的趨勢
④認識“安”與“危”的包含、轉化關系,努力實現轉危為安的趨安避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7.(•江蘇,26)“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唐代詩人李賀的這一詩句體現了 ( )
a.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的 b.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c.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d.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物質和運動的關系,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無條件的,故a項錯誤;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屬性,故b項錯誤;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故c項正確;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故d項錯誤。
8.(•江蘇,27)“5.12”汶川大地震后,總理在看望北川中學高三學生時,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多難興邦”四個大字。“多難興邦”一詞蘊含的哲理是 ( )
①矛盾雙方相互依賴 ②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③矛盾雙方相互貫通 ④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和事物發展的途徑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多難”可以“興邦”體現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但并不體現矛盾雙方的相互依賴,①錯誤;③正確;在國家興旺的過程中少不了磨難,故“多難興邦”也體現了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但并沒有體現事物發展量變和質變的關系,故③錯誤;④正確。故本題選b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