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三政治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a.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 b.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積極的影響 d.社會存在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
答案 a
19.(•南京調研)反對腐敗,關系國家發展全局,關系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系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這說明 ( )
a.事物的性質由主要矛盾決定 b.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唯一方法
c.整體與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d.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抓本質
答案 c
20.(•南京一次調研)XX年12月26日,中國臺灣南部海域發生強烈地震,多條國際海底通信光纜因地震發生中斷,致使網民無法訪問眾多國際網站。這一事件所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
a.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b.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c.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d.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
答案 d
二、非選擇題
21.(•石家莊市質量檢測)XX年12月15日,在經過兩個星期的艱苦談判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終于孕育出備受矚目的“巴厘島路線圖”,它將為人類下一步應對氣候變化指引前進方向。XX年前,為遏制全球氣候不斷變暖 ,15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制定了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XX年來,有關各方已為控制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種種努力,而“巴厘島路線圖”的誕生,則為XX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后的溫室氣體減排談判奠定了基礎。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請運用普遍聯系的哲學原理談談“巴厘島路線圖”產生的意義。
答案 (1)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2)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工業的發展,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使大氣溫度升高,從而導致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這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3)“巴厘島路線圖”的誕生將進一步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遏制全球氣候不斷變暖,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
22. (•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我黨對效率與公平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與公平”;xx大提出,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xx大提出,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xx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這些論述既堅持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又增強了解決收入分配領域矛盾和問題的針對性,是對效率和公平關系的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