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貨幣
2.貨幣從產生起,就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a.價值尺度職能是指貨幣作為衡量其它一切商品大小的尺度的職能。如果不是衡量一切商品價值,而是一個或幾個,那就不是貨幣,只是等價物。
b.貨幣之所以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因為本身是商品,也有價值。
c.一般來說,貨幣產生后,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就表現為貨幣的多少。此時,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而商品價值就表現為商品的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d.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而不需要現實中的貨幣。
(2)流通手段: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這一職能又叫做購買手段職能。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而不能是觀念上貨幣。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的規律支配的,它主要是由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決定的。
【誤區警示】
(1)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中的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則需要現實中的貨幣。
例:價值尺度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之一,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貨幣是
a.價值不變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貨幣
c.現實的貨幣 d.一種價值符號
此題考查學生對貨幣價值尺度職能的理解。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就是把商品價值表現為價格,這是的貨幣只要觀念中的貨幣即可,故選b,而排除c。貨幣作為商品,其價值和其它商品一樣也是會變化的,故不選a。價值符號是指代替金銀作為流通手段的符號貨幣,如不足值的金屬鑄幣和本身沒有價值的紙幣都是貨幣符號。價值符號只在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使用,故不選d。
(2)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則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初期的商品交換是直接的物物交換,可用公式表示:商品---商品。貨幣出現后,交換就以貨幣為媒介,這種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就是商品流通,公式表示為:商品----貨幣----商品。兩者的區別是:第一,前者是直接的物物交換,后者是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第二,前者在貨幣產生前就存在,后者則在貨幣產生后才存在。第三,前者買賣同時進行,雙方滿意就可以成交;后者買和賣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分離的。
3.貨幣除了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外,還具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誤區警示】
(1)貨幣的基本職能和貨幣的職能是兩種不同的問法。貨幣的基本職能是指貨幣一開始就具有的職能,即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貨幣的職能則有五個: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2)一般說來,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應該是足值的金屬貨幣(如金銀條塊等)。所以,把錢存入銀行即在儲蓄行為中,紙幣履行的不是支付貯藏手段職能。(同學們請思考:這是紙幣的什么職能?)
三、紙幣
1.含義: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誤區警示】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但它本身沒有價值。所以,紙幣不能充當價值尺度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