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尋覓社會的真諦復習學案
命題角度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預測題型:選擇題]
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XX年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八)。該修正案首次將飆車、醉駕、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嚴重危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據材料回答下題。
【典例】 (•山東文綜,24,4分)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學道理是( )。
a.生產關系應適應生產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決定立法實踐的變化
c.上層建筑應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
d.社會意識能脫離社會存在而發展
解析 本題考查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的內容。刑法修正案屬于上層建筑,不涉及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故c切題,a不切題,答案選c。b錯,政治制度屬于社會意識范疇,它不能決定立法實踐的變化;d錯,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它不能脫離社會存在而發展。
答案 c
對應訓練
【訓練1】 (•江蘇單科)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從3 000美元向10 000美元提升的時期是社會結構平衡難度加大的階段。這就要求在該階段尤其要注重
( )。
a.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
b.解決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矛盾
c.推動社會形態的更替
d.變革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環節
解析 題干中“社會結構平衡難度加大”,表明上層建筑不適應社會發展要求,需要變革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環節,故d項正確。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不一定能解決社會結構平衡問題,排除a;也與推動社會形態的更替、解決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矛盾無關,排除b、c兩項。故選d。
答案 d
【訓練2】 (•鄭州質檢)新時期我國農村改革是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展開、遞次推進的,改革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村改革帶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所包含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有( )。
①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狀況 ②改革就是變革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 ③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④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改革不是為了改變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②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不是強調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④排除。
答案 a
考點三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認識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了解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了解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知識梳理】
1.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
(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2)實現方式
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2.階級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
(1)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
(2)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3.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及解決
(1)特點: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
(2)實現方式: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即非對抗性的矛盾),決定了它不是通過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階級斗爭的方式解決,只能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