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生活與消費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答案:d
例3:(•天津•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表 中國與世界部分經濟指標對比
以各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計算。
材料二 1978年至XX年,我國gdp總量從3645億元增長到397983億元,年均增長9.87%。規劃確定我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總理對此曾指出,“7%的發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的增長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來源:第一范文網]
(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根據上述材料解釋為什么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的增長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期間,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徘徊在4.0%~4.3%之間。在經濟意義上,失業人口的存在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運用勞動二重性的知識予以說明。[來源:z##]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經濟生活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圖表題一直是近幾年高考政治試題的常見題型。做此類型試題,關鍵在于對圖表進行逐項比較。第(1)問考查學生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答此問,學生首先需要全面解讀材料(尤其是圖表)信息,抓住關鍵詞;其次要有較強的提取信息的能力,特別是對材料一中圖表信息的提取能力;最后答案的組織要做到專業化、術語化。得分關鍵在于三方面:一是準確獲取材料信息,二是綜合調用教材知識,三是組織答案要做到術語化。
【解析】第(2)問考查學生對勞動二重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題首先要準確掌握勞動二重性的相關知識,其次要把握設問的具體指向是說明 “失業人口的存在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的正確性。最后把理論和材料結合起來論證、闡述即可。得分關鍵在于對勞動二重性知識的準確掌握。本問啟示我們在日常學習中一定要夯實教材基礎知識。
答案:(1)①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變;②科研投入不足,影響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③環境壓力較大,影響可持續發展;④經濟總量的大幅度提高,制約增長速度。
(2)①任何生產商品的勞動都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②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價值;③失業人口無法通過直接參與社會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