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生活與哲學
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2、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但這一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過社會主義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加以解決。改革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
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人民群眾的概念
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遍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在我國現階段,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圍。
2、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一、人生價值
1、價值和價值觀
(1)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它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價值人生價值包括兩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的尊重和滿足。
(3)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對社會、對人民的貢獻。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就是價值觀。
(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就稱為價值判斷。
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的選擇,就稱為價值選擇。
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因此,即使都是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作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為自己確立的目標和完成的歷史任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