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生活與哲學
1、物質決定意識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3)、意識的內容與形式: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2、意識的能動作用
(1)、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2)、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a、人不僅能認識事物外部現象,還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b、人不僅能認識現在,還能追溯過去,預測未來
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a、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b、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3、客觀規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
(1)、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并不是否認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它要求我們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要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的統一。
(2)、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為什么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a、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解放思想, 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b、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要統一。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的統一。
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
1、實踐的概念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物質性活動。
注意、實踐是以人為主體(人類所特有)、以客觀事物位對象的物質性活動。
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
2實踐的特點
a、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b、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c、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認識是在變革對象的實踐中而產生的。
(2)、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人類的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級到高級地發展著。
a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新問題、產生新的要求,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實踐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
c實踐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
(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的唯一標準
a認識本身無法成為判斷標準。
b客觀事物本身無法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它。
c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實踐)才能檢驗。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改造世界是認識世界的目的和歸宿。脫離實踐,認識就失去了意義。
4、真理的客觀性
(1)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