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專項:哲學分析事物的本質復習教案
(2)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正因為正確的理性認識比正確的感性認識更可靠、更深刻,我們就不能滿足于獲得感性認識,而應該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理性思維對現象進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3)從認識的作用來看,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①認識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正確的感性認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功不可沒”,但正確的理性認識對實踐活動則具有更大的作用。因此,人們的感性認識應當上升到理性認識。②真理。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③科學理論。如果把真理性的認識系統化,按其內在的邏輯構成一定的體系,就形成科學理論。④真理、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真理、科學理論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預見事物發展的方向,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因而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3.認識的根本任務既然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就應該給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必須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否則,只看現象不看本質,會使人處于迷惘之中,理不出事物的頭緒,分不清事物的性質,看不準事物發展的方向,盲目地進行實踐,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要么一無所獲,要么事與愿違。 4.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具備兩個條件(1)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①原因:現象是入門的先導,認識事物的本質及規律只能從認識它的現象開始,感性認識是整個認識的起點。②人們要占有什么樣的感性材料。人們要占有十分豐富,且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不是任何感性認識都能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具備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感性認識才有可能上升為理性認識。③人們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是參加實踐。在實踐中進行觀察,進行調查研究,忠實地記錄各種數據、各種資料。就個人來說,也可以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使用他人提供的各種資料。④發揮主觀能動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前提。(2)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①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的過程,是實現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關鍵。這個過程也即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過程。②對搜集到的感性材料,去掉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材料,抓住最能表現事物本質的,典型的、主要的東西。我們把這個過程稱之為“去粗取精。”在認識過程中“去粗取精”的原因及必要性。“去粗取精”是人們在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作出正確判斷之前,進行邏輯加工的必經步驟和重要方法,因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兩點,而兩點中又有主要之點和次要之點。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因此,在認識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看到哪些材料是主要的,能夠反映事物本質的;哪些材料是次要的,與事物的本質無關緊要,然后決定取舍。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科學概念,得出正確判斷。“去粗取精”不僅是認識過程中進行邏輯加工的方法,而且,從更廣泛意義上說,也是人們進行各種創造性思維活動的一個指導原則。在實際工作中,也只有注意去粗取精,才能使多項工作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