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有哲學 導學案
a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 b要重視內因的作用
c要堅持適度原則 d要重視量的積累
20、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這主要說明()
a美與惡都是主觀自生的 b美與丑,善與惡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c美與丑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1、"按圖索驥"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 要繼承前人經驗,不能割斷歷史 b 要從實際出發,不能迷信書本
c 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消極等待 d既要尊重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2、"按圖索驥"的做法屬于( )
a唯物主義 b本位主義 c經驗主義 d教條主義
3、宋朝畫家文與可擅長畫竹,友人寫詩贊曰:"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畫家的創作靈感 b文與可的美術天賦
c詩人的夸張和畫家的想象力 d文與可平時細心觀察形成的主觀映象
4、"胸有成竹"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a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c意識是對客觀事物能動的反映 d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
5、"畫餅充饑"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識不能正確地反映物質(2)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質和意識是有區別的(4)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意識不能代替物質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說明了( )
(1)望梅確實能解渴 ( 2)望梅可暫時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暫時安慰人,但終究不能代替現實(4)曹操的這種作法完全是唯心主義的
a(1)(2) b(1)(2)(3) c(2)(3) d(2)(4)
"畫餅充饑"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這兩個成語都強調了( )
a物質的作用 b意識的作用 c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d 實踐的重要性
8、實際上,"畫餅充饑"并不能真正"充饑","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這是因為( )
a意識不能代替物質 b物質可以代替意識c精神的東西并不重要d物質和意識沒有區別
9、"掩耳盜鈴"的錯誤,在于違背這樣的哲理( )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2)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
(3)意識能動作用要受物質決定作用制約(4)意識決定于物質
a(1)(2)(3)(4)b(1)(2)(3)
c(1)(3)(4)d(2)(3)(4)
10、"拔苗助長"的故事告訴我們( )
a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取得成功經驗 b發揮主觀能動性往往失敗
c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d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因而導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