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有哲學 導學案
(2)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落后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的發展;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的發展。
(3)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2、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2)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2)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2)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3)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
結論(圖示):
人類 實踐 ( 解決)社會基本矛盾 (推動) 社會發展。
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表現:(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6、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群眾觀點及其要求:
v 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群眾,服務群眾,對人民負責,向人民學習。
v 群眾觀點的要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2)群眾路線及其地位:
ø 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ø 群眾路線的地位:它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3)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
它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第12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1、 什么是人的價值?
人的價值有兩個方面:
(1)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人的價值就在于為社會創造價值)。
(2)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2、 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價值?
(1)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看他的貢獻。(2)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3)在今天,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對人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表現如下:
(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會使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錯誤的價值觀,會使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遭到失敗)。
(2)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
4、如何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