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有哲學 導學案
(1)必須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2)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5、如何正確處理個人、他人、社會三者利益的關系?
。1)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要緊、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2)利益發生沖突時,怎么辦?
當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3)利益沒有沖突時,怎么辦?
把個人、他人、社會三者利益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
6、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的價值?
。1)根本途徑:勞動和奉獻。(要求: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2) 客觀條件: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即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 (要求: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3)主觀條件:
實現人生的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要求: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7、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原理)
。1)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個人離不開社會)
。2)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發展。(社會離不開個人)
(3)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4)、方法論: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8、崇高理想的作用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即: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堅定正確的方向,就能夠把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人類的幸福結合起來,從而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動力和無限的生機,最后實現人生的價值。
1、常言道:"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兩句話共同反映了唯物論中的( )原理
a、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別的 b、人的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c、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d、意識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2、上述兩句話共同反映了辯證法中的( )原理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d、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結果
3、"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俗語體現的哲理是( )
⑴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
⑶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⑷辯證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據此回答
4、這一說法的哲學寓意是( )
a、人在客觀事物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b、事物的變化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d、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況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因為( )
a、意識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