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專題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1講 我們的中華文化考綱解讀
考綱內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知道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的輝煌歷程;明確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了解中華文化的標志、見證及近代經歷的衰微歷程;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再創中華文化的新輝煌;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明確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感受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此考點將是今后高考命的方向,命題角度也比較多,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可結合史書典籍或諸子百家的思想、對文物古跡方面的新發現、中國“傳統節日”為切入點來復習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對該考點要注重理解包容性的兩層含義。借助一些歷史史實和現實事件,還可以結合民族之間的態度認識中華文化的包容性3.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從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現象中能夠認識到中華文化相對于外域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同時中華文化根據地域也有自己鮮明的特點4.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這部分是高考的重點,以非選擇題的形式為主。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命題,“為什么”“怎么樣”。可結合抗擊冰雪精神,航天精神等來分析,要求全面牢記所有要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把握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及其核心;理解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性;理解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把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
知識清單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古代輝煌的歷程古老的中華文化在世界東方走過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 (二)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表現在許多方面,但最具說服力的就是漢字和史書典籍。 1.漢字的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在傳承中華文明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史書典籍的作用。 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歷史經驗,重視保存歷史資料。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留存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三)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要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中華文化具有獨特性。 1. 文學藝術的獨特性。 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學技術的獨特性。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