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重難點2 如何正確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主要體現在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兩方面。1.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敞開其博大的胸懷,揚棄吸收比如儒家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歷史上中國對所有的外來宗教都是一視同仁。佛教之所以能夠徹底中國化,顯然是離不開儒家文化的寬宏包容。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欺凌壓迫,大批熱血知識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化,“師夷長技以制夷”。這種文化開放心態,正是中國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格的表現。2.中國文化長期吸取周邊少數民族的優秀文明正是這種包容會通精神,使得中華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這種融合力使得中華文化在漢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善于有機地吸收中國境內不同地域的文化。隨著中國農耕經濟向周邊擴展,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格,又促使這些地區文化相輔相成,漸趨融合。3.中華文化的包容精神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現為對諸家學說采取兼收并蓄的學術主張中國古代思想家雖各有所尊,但又提倡“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并把它當做文化發展的理想境界。儒家的仁義醇厚,道家的清靜超逸,墨家的謹嚴兼愛,法家的因勢嚴峻,各家盡管主張不一,但是通過社會變革的洗禮,諸子百家在爭鳴中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正反映了先秦百家學說精華相互包容薈萃的歷史事實!镜淅2】(多項) 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習俗融入正月十五傳統節慶活動中,從而形成我國元宵節晚燈習俗。這表明( ) a.開放與交流有利于促進文化的發展 b.元宵觀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兼容性 c.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的習俗取代了中國原有的元宵節 d.中華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解析】ab。本題主要是考查外來文化和我國傳統文化之間交流與兼容性知識點的理解。通過分析可知,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習俗融人我國正月十五傳統節慶活動中,從而形成了我國元宵節觀燈的習俗,體現了外來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交流,促進了文化的發展,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巨大的兼容性,因此ab正確。c、d項錯誤。 重點3 正確認識中華文化的民族性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其燦爛輝煌的文化是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這使中華文化異彩紛呈。同時,各民族文化在長期的交融中,互相影響,相互促進,有著中華文化共性的特征,各民族對中華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中華文化具有多元一體化的特征。 【典例3】藏族文化中的成就突出的天文、歷法、醫學,技藝高超的繪畫、建筑、雕刻,令人陶醉的音樂、舞蹈、曲藝,眾多的歷史典籍和文學作品等,記錄了西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表明( )①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②各民族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③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④藏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中最具包容性的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