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配、交換、消費
16、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提示:(1)適度消費又叫合理消費,包括不抑制消費和不超前消費兩層意思,就是使消費與國情及家庭收入相適應,量入為出,既不滯后,又不超前;既不人為抑制,又不盲目攀比,而是根據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家庭收入的多少合理進行消費。當前,我國國需求不旺,在生產發展和收入增加的基礎上,引導人們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鼓勵人們的消費需求,是完全必要的。
(2)判斷一種消費行為是否超前,應該看是否超出消費者的收入能力這個動態因素。有的人現在的收入雖然不太高,但預期收入高.在消費上的回旋余地大,只要具備這些前提條件,能夠還清貸款或分期付款,即使借錢消費,也是適度消費,而不是超前消費。
17、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提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市場交易原則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一方面,堅持市場交易原則,規范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就違反了市場交易原則,尊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就堅持了市場交易原則。消費者合法權益與市場交易原則,在內容上具有一致性。 .
隨 堂 筆 記
二、考點整合
(一)本專題內考點整合
1、財政收入幾種形式的區別
財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四種:稅、利、債、費。
從交納主體看,稅收由納稅人交納;利潤由國有企業交納;債由投資人承擔;費由違反規定被處罰的人承擔或捐贈人負擔。
從獲得方式看,稅收具有依法固定、強制、無償征收;利潤按國家規定征收;債由國家財政通過借貸獲得;費來自于提供服務、罰款、捐贈等。
在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看,稅收是最主要的形式;利、債和費所占比重不大。
從其他特點看,稅收征收面廣,是最穩定可靠的;利潤是國有企業納稅后的利潤按規定上繳國家的部分;債需要按時償還;費的項目多,不穩定,具有很強的政策性。
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別與聯系
①、區別:▲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
▲ 內容不同。凡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對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于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于貨幣政策。
▲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②、聯系: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于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點,在貨幣政策收效不明顯的嚴重蕭條局面下,財政政策則顯得比較有力,如擴大財政赤字,支持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建設。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業人員.又可以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在抑制經濟過熱方面則相反.因改變稅法需要時間.如果采用增稅等財政政策,就會使財政政策不可能具備貨幣政策所具有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