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配、交換、消費
3、正確理解消費者合法權益與市場交易原則的關系
(1)消費者合法權益與市場交易原則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一方面堅持市場交易原則,規范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就是違背了市場交易原則,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就是堅持了市場交易原則。
(2)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市場交易原則,在內容上也有一致性。如自主選擇權與自愿原則,公平交易權與公平原則,人格尊重權與平等原則、知情權、安全權與誠實信用原則等在內容上都具有一致性。
4、全面把握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之間的關系
社會再生產過程是由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組成的有機整體,四個環節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居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第一、它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數量和方式;第二、它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性質。同時,分配、交換和消費對生產也有反作用。產品只有通過分配和交換最終進人消費,生產過程才能重新開始和順利發展,否則,生產就無法進行而且消費水平的高低,交換范圍的大小,分配關系的變化都會影響生產,對生產起推動或阻礙作用。
分配一頭連接著生產,一頭連接著消費,分配的結果形成了個人和家庭的收人,從而直接決定了家庭消費的水平。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制度直接導致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無限擴大和勞動人民購買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因為分配對家庭生活消費的水平有決定性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勞動者的積極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交換對生產和消費都有影響,主要表現為市場(交換關系的總和)對生產與消費(包括生產朝費和生活消費)的聯結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引導和調節也是通過市場來實現的。
生產和消費——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啟示我們重視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消費熱點,重視國內消費,尤其是重視挖掘農村消費,擴大內需。(消費稅的調整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費調節生產,培養科學消費方式,引導投資方向。個稅的調整除了調節社會公平以外,還有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能力,擴大內需的作用。)
(二)本專題與經濟常識其他專題考點的整合
1、國民收入分配和個人消費品分配
(1)、區別:●分配對象不同。國民收入分配是對各部門各行業的勞動者新創造的社會財富進行分配。個人消費品分配是對國民收入中用于消費的那部分產品進行分配。●分配形式不同。國民收入首先是在物質生產部門進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再分配。個人消費品在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分配原則不同。國民收入一是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長的基礎上,積累部分和消費部分都有所增長;二是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必須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三是兼顧國家、企業、勞動者個人三者的利益。●最終用途不同。國民收入經過復雜的分配過程,最終用于積累和消費。個人消費品經過分配后,主要用于個人消費。
隨 堂 筆 記
(2)、聯系:個人消費品是國民收入分配的延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進而影響國民收入的變化。而個人消費品的多少直接取決于國民經濟的增長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