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政治主觀題的三要素
在高三政治課高考復習中,一個突出的難點就是如何幫助學生有效提高解答主觀題的能力。在復習階段,高三政治老師使出渾身解數,精心組織學生搞好基礎知識、時政熱點的復習,搞好高考模擬訓練,但是,大多數學生在解答主觀題能力的提高上卻與老師的期望相差很大。這里面既有老師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原因。筆者無意于探究學生解答政治主觀題能力難以提高的具體原因,只是想把自己關于解答政治主觀題的“三要素”復習教學體會總結出來。
第一要素:審清主觀題的設問是答題的關鍵
通常情況下,政治主觀題的答題要求是由設問規定好的,看不清設問的要求,“差之毫厘”,往往會導致所作答案“謬以千里”。
例:一道關于反對材料題,設問是:從公民的角度講,為什么要反對?
從學生的考試情況來看,多數人調動了政治常識“一國兩制”這一框題的知識進行回答,把堅持祖國統一、反對原因和意義講得非常清楚,可是,我卻不能讓學生得分。學生不服氣,找我論理。我告訴學生,課本中“一國兩制”那一框題中關于堅持祖國統一、反對原因和意義,是黨和國家的立場,而題目的要求是“從公民的角度講,為什么要反對”。學生恍然大悟,我當即請學生想一想:政治常識課本中哪個地方講了關于公民的知識,特別是講到了關于公民維護國家統一的知識?學生馬上從頭腦中搜索出政治常識第二課第二節第二框題公民履行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知識點。我讓學生用心體會一下,解答主觀題看清題目設問的要求有多么重要。
特別需要提出來的是,學生解答哲學主觀題時,常常會把設問的要求弄顛倒了。如某主觀題的設問是“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有關知識說明進行結構調整的必要性”,一些學生解答時卻用了辯證唯物論部分的知識進行回答,回答雖然有理有據,卻屬于無效回答。其中有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平時就不懂辯證唯物論與唯物辯證法的區別,但多數學生是因為沒有仔細看清題目的設問要求。
第二要素:熟練搜索課本知識點是解答主觀題的底氣
政治主觀題的參考答案,基本上來自課本。有的學生很天真,找老師劃出課本重點知識范圍以死記硬背,以圖答好政治主觀題。但是,學生會發現,死記硬背并不能保證自己解答好主觀題。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時,并不理解知識點,特別是不善于思考,不知道問自己所學的知識可能會產生什么問題,可能為解答什么樣的問題服務,結果,考試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雖然答案所涉及的知識點是自己能夠背上來的,學生卻不知道運用;二是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時,卻陷入到一個一個具體的知識點中去了,不能自拔,沒有跳出來從宏觀上統攬知識點,因而在考試中不能根據主觀題的設問順利搜索相關知識點。
學生復習課本知識點,不僅要注意閱讀、記憶、理解知識點,更重要的還需要加強對知識點的歸納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系統化、條理化,確保自己能夠熟練搜索課本知識點,這是解答主觀題的底氣。
例:浙江義烏人從當年的小買賣,到如今依托小商品市場,創立了自己的產業,義烏人走進了世界大市場。義烏人“以商興市”富起來了,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薄利多銷”。女孩子喜愛的五彩繽紛的飾帶,全國總量的70%是義烏生產的。1支吸管利潤僅有8毫錢—8.5毫錢,但每天約8噸重的產品運往世界各地,利潤當然可觀。結合材料,分析義烏人的做法是如何體現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