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教師引導同學們閱讀p63-p64“活動探究”問題,要求同學們分組討論、質疑問題。
教師沒有直接給同學們答案,而是引導同學們積極參與討論,發表看法,導入新課。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展示上面兩個“活動探究”材料,引導同學們自主閱讀,參與討論,成為他們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并根據教學的需要時時質疑問題:新事物是不是以時間出現先后?或以力量強弱來判斷?引發他們的繼續討論新舊事物的根本區別問題:
(1)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代表事物發展的方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舊事物是同客觀規律背道而馳正日趨滅亡的東西。 (2)新事物比舊事物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至服了舊事物中的消極的過時的和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
(3)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而舊事物違背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所以新舊事物的根本區別不能以時間出現的先后順序,力量的強弱作為標準,而是以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從而得出: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那么新事物的發展是不是一帆風順呢?在同學們的自由閱讀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
(1)新事物的成長總是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2)舊事物決不會自行消去,為了維護自身的地位,它總是竭力扼殺和摧殘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長壯大。
(3)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個過程。 因此新事物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道路是曲折的。
總之,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途的、上升的,事物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們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滿腔熱情地支持和保護新事物的成長、壯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遇到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 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圍繞著“活動探究”的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發表不同的看法:
生1: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是一種新生事物,出現暫時的倒退、解體,是難免的,不能說它不是新生事物。
生2:社會主義國家在短時間內出現解體,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不是新事物。
生3:社會主義國家在較短的時間內解體,有它的客觀歷史原因和國際背景,不能因為出現解體,來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存在的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性。
生4:一種新事物的發展是有強大的生命力,一旦誕生是有遠大的發展前途,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說:“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印證了社會主義制度出現的曲折是暫時的、具有顛撲不滅的真理。 生5: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在中國歷史上是新生事物,但是在兩千多年深根蒂固的封建專制統治下,封建統治階級勢還很強大,必然會竭力扼殺新生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生6:資產階級共和國剛建立,力量比較弱小,也存在著不完善,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