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
生7:在社會歷史領域,復辟是歷史的倒退,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最終必勝會失敗。
生8:正如中國共產黨成立一樣,它剛成立時只有幾十名黨員,發展到現在擁有6800多萬名黨員,新生事物的發展總是從小到大,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盡管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弱點,它總是在曲折中不斷地向前發展的……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材內容的需要。
(2)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從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三維目標”,達到教與學的目的。
(3)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4)設計“活動探究”問題,旨在提高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增強了邏輯思維的能力。
(5)通過教學活動,密切了師生關系,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師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們自主閱讀課本p65-p66內容,積極參與討論,發表看法。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 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們閱讀課本p65“活動探究”和課本p65兩段量變和質變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同學們討論,質疑“探究問題”和做實驗的過程,分析、歸納出量變與質量的區別:
項目 變化指向 變化狀態 變化的結果
量變 數量程度 逐漸不顯著 性質沒有變,事物仍是該事物
質變 根本性質 劇烈顯著 性質改變,一事物變為他事物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閱讀教材p65-p66,按小組進行討論、質疑,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與學生共同探究問題:
生1:谷子增加一粒,頭發減少一根,那只能說明數量上發生增加或減少,是一種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屬于量變。
生2:谷子數量增加到最后能堆成一堆;頭發減少到沒有一根,成為禿頭,說明了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發生了質變。
(學生3演示實驗):將放有少量冰塊的燒杯,用酒精燈加熱,并插入溫度計這時,冰逐漸升高,水又沸騰了。這一過程用圖示表示就是: (1)通過生生互支。師生互動,主旨在提高交流合作和自主學習能力,密切師生關系,使他們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關系上,共同促進教與學的進步。
(2)通過學生演示實驗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動手和操作能力,觀察和判斷現象能力,提高他們抽象的思維能力。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 因此,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對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我們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統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等,都是事物在量變過程 所呈現的狀態。質變是指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等,都是質變過程中呈現的狀態。
所以,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行復,不斷前進。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原理要求我們就重視量的積累,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實現質變創造條件;要抓注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切不可優柔寡斷或急于求成,拔苗助長,在這一關系上反對“激變論”,要反對“庸俗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