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生: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頭有來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長江的中下游地區有許多湖泊與之相連,可以得到湖水的補給,長江大部分河段處于季風氣候區,有豐富的降水,所以還有大氣降水補給。
(板圖:長江中下游河段及與之相連的鄱陽湖和洞庭湖)
師:非常好!在長江的中下游地區,當湖水水位高于長江水位時,湖水會補給河水,但當雨季到來時,長江水位高漲,當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時,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會怎樣?
生:(齊答)河水補給湖水。
師:對,所以長江水和湖泊水之間存在相互補給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到在長江處于洪水期時,湖泊對河流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調節洪水的作用。
師:非常好!這種現象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嗎?
生:我們可以通過修建人工湖泊——水庫來防洪。
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好!事實上,不僅河流與湖泊之間可以相互補給,河流和地下水之間也存在類似的相互補給關系,補給的方向均取決于兩者的水位高差。俗話說“井水不犯河水”,從我們研究的水體相互聯系的角度來看就不科學了。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課件展示:“黃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圖”,思考該河段河水和地下水之間的補給關系)
師:這是黃河下游,河床遠遠高出周圍地面,最大的高差要達到7~8米,那么河水和地下水之間會是怎樣的補給關系?
生:河水補給地下水。
師:很好!李白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吟誦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之水奔流到海后真的就不復回了嗎?我們先來看下面的動畫
(動畫演示:水循環)
師:從動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自然界的水在不斷地進行著連續的循環運動,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水循環。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屏幕上的問題,閱讀教材第59頁“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注意圖文結合,觀察圖中每一個箭頭的含義。
(屏幕展示思考題)
水循環將哪幾個圈層聯系了起來?
水循環主要發生在哪些領域?
水循環可劃分為哪幾種類型?
你能用更簡單的示意圖表示出各種類型的水循環嗎?
(學生閱讀完課文后回答所列問題)
生1:水循環聯系了水圈、大氣圈、巖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層。
生2:水循環發生的領域主要有海洋與陸地之間、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
生3:水循環可劃分為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三種類型。
師:大家都回答得很正確!三種水循環中最重要的也是環節最完整的是海陸間循環,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用簡單的示意圖畫出這一循環過程,大家要注意每一個箭頭所代表的環節的名稱。
(用邊講邊畫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教學,加強學生對海陸間水循環每一個環節的記憶)
師:海陸間循環我們一起完成了,下面我想請兩位同學上來完成其余兩個水循環。
(兩學生板畫完成后,師生共同指認所畫箭頭的含義)
師:正是生生不息的水循環給地球和人類帶來了生機,同時人類活動也在時時影響著水循環。教材第60頁的活動題給我們列舉了兩個例子,我們在課前布置大家分別收集與這兩個例子有關的資料,下面就請兩組同學派出代表分別上臺談談各自的研究結論,可以在投影儀上投影你們收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課前先讓學生分組收集相關資料,目的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學生自己收集資料的過程也可以更好地拓寬自己的視野,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比被動接受教師提供的現成資料得到的感受和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