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
[投影展示]3-9和11-17號元素隨著元素原子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的數據。
[講述]請同學們在下面寫出探究問題2的結論。
[歸納投影] 探究問題2的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半徑呈現周期性變化,即: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半徑重復出現從大逐漸變小。
[過渡] 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的排布和元素的原子半徑(除稀有氣體外)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那么,元素的化學性質是否也有呈現出相應的周期性變化呢?
[投影]探究問題3:1-18號元素(除了稀有氣體元素)隨著元素原子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化學性質(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呈現出怎樣的規律?
[投影講解] 金屬性即元素原子失電子的能力,金屬性越強,越易失電子。非金屬性即元素原子得電子的能力,非金屬性越強,越容易得電子。
[講解]今用11~17 元素為例探究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變化規律。
[投影]資料卡:
下列性質可用于判斷元素金屬性的強弱
1、 .該元素的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氣越容易,則該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反之,越弱。
2、 該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則該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反之,越弱。
[講述]根據資料卡提示,利用大屏幕上所給出的試劑和儀器設計實驗方案探究鈉、鎂、鋁的金屬性強弱順序?
[投影] 試劑和儀器:
鈉、鎂條、鋁片、稀鹽酸、蒸餾水、小試管、燒杯、砂紙
[講述]請同學們在下面討論一下,一會請同學起來說一下。
[提問]哪位同學說一下的自己的實驗方案?
[板書]學生有關的實驗方案。
方案1:
方案2:
………
[講解] 分析實驗方案x
鈉與水的反應我們在教材必修1中,已經做過。今天由我給大家演示一下鈉與水的反應。做完演示實驗后,同學們在下面分組做鎂鋁和水的實驗。
做分組實驗時請同學注意下列問題:
1、每四人一組。
2、銀白色比較長的是鋁片,比較窄的是鎂條。
[教師演示]鈉與水的反應
需要的儀器和藥品
展示臺、培養皿(帶玻璃片)、小刀、鑷子、濾紙、玻璃片
鈉、酚酞、蒸餾水
邊提問邊操作:鈉保存在哪里,如何取出,取出后如何處理?
[講解]下面請同學們在下面分組做鎂鋁與水的反應。
[投影] 鎂鋁與操作方法
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的蒸餾水,將用砂紙打磨后的一小塊鎂條和一小塊鋁片同時投入試管中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記錄。
[提問]哪位同學說說一下的實驗現象。
請根據實驗現象,請試判斷鈉鎂鋁金屬性強弱順序。
[講解]鎂鋁用冷水無法驗證金屬性強弱,那么我們應如何驗證?
[講解]下面請同學分組做鎂鋁與同濃度的鹽酸的反應。
[提問]請一名同學說一下實驗現象
[投影]實驗記錄
金屬元素的性質
鈉
鎂
鋁
單質與冷水
與酸反應
結論
[講述]請根據資料卡中的判據2的提示說出一種判斷鈉鎂鋁金屬性依次減弱的事實?
[投影] 閱讀、分析硅、磷、硫、氯的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你可以得到什么結論?請將結論分別寫在右邊的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