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硫酸 教學設計
【學生分組實驗6-3】潮濕的紙屑、棉花、木屑中分別滴入幾滴濃硫酸。
【提示】皮膚與紙屑、棉花、木屑一樣都是有機物,含c、h、o等元素。
【分析】說明濃硫酸讓有機物失水變成以黑色物質了。
【提問】我們做了這么多實驗,一定餓了,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黑面包”實驗。請同學們想想生活中面包是如何制作的?與我們的實驗有什么異同?
傾聽、討論,驚奇。
討論,迷惑不解。
學生上臺實驗后,各自回答:三種物質都發生了變化,生成了黑色的物質。
討論,面包制作用面粉、水、加發酵粉(小蘇打)后,加熱。
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激疑、探索。
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探索能力。
明了濃硫酸的脫水性。
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氣氛。
【實驗6-4】學生分組。分別用稀硫酸、不加水用濃硫酸、加水后再加濃硫酸來進行對比探究實驗,明確 “黑面包”實驗發生的條件。
【演示】演示“黑面包”實驗:在200 ml燒杯中放入20 g蔗糖,加入幾滴水,攪拌均勻。然后再加入15 ml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迅速攪拌。觀察實驗現象。
動手,進行探究,歸納小結“黑面包”實驗發生的條件。
觀察并描述:蔗糖逐漸變黑,體積膨脹,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的物質;有大量氣體冒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
培養學生探究分析實驗發生的條件。
培養觀察能力與描述現象的能力。
【提問】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物質?引導學生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通過試劑瓶的標簽給出蔗糖的化學式:c12h12o22
【小結板書】3.2 脫水性(炭化)
【設疑】濃硫酸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性,如果
我們做實驗時不慎沾上了濃硫酸怎么辦?
思考、回答:黑色物質是碳單質。分析討論寫出化學方程式:
c12h12o22 12c+11h2o
討論并回答:如皮膚不慎沾上時,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勿用手磨擦),然后在患處涂上3%~5%的nahco3。
揭示反應本質。
從標簽上學生獲得有用信息。
加深濃硫酸具有脫水性的認識,學會處理偶發事故,消除恐懼心理。
【引導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了濃硫酸既具有吸水性又具有脫水性,一字之差,請分析比較。
【師生共同小結】①吸水性:是指吸收水分或奪取結晶水合物中的結晶水,形成一系列穩定的硫酸水合物,但是被干燥的物質本質未變。②脫水性:是指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的原子按水的組成(2:1)脫去,生成水分子。
【設疑】蔗糖碳化后,為什么能形成海綿狀的碳,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學習硫酸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強氧化性。
【過渡】稀硫酸具有弱的氧化性,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濃硫酸是否也能與金屬反應呢?是否也生成氫氣呢?啟發學生從濃、稀硫酸的成分及與金屬的反應分析。
分析討論,學生發言小結。作筆記。
回憶、思考。
分析、討論、猜想。能與金屬反應。因為微粒存在形式不一樣,如有氧化性,肯定不一樣。
培養學生概念間的比較能力,認清本質。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培養對比分析能力。
【提問】銅能與稀硫酸反應嗎?為什么?
【設問】銅能與濃硫酸反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