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鹽和亞鐵鹽的一些性質》 教學設計
[教師評價和小結]試管1中加入少量鐵粉,溶液紅色褪去;再滴入氯水,溶液又變紅色。2fe3+ + fe == 3fe2+;2fe2++cl2 == 2fe3+ + 2cl-
[思考]如何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如何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
[學習小組討論]通過對fe2+與fe3+的比較,找出鑒別和檢驗它們的方法。
[教師評價和小結]:
①加堿法:②加可溶性硫氰化物法:
[學生實驗探究3] (3) fe2+與fe3+的相互轉化:
提供藥品:鐵粉、銅片、ki溶液、淀粉溶液、ccl4、氯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稀硝酸、雙氧水、vc實驗用品:試管、膠頭滴管
1. 根據化合價預測可能的氧化、還原性,對藥品進行分類。
常見還原劑
常見氧化劑
檢驗試劑
鐵粉、銅片、ki溶液、vc
氯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稀硝酸、雙氧水
淀粉溶液、ccl4
2. 利用已有藥品用實驗驗證假設。
3. 實驗探究過程:自主選擇相應的藥品,設計實驗,并開始實驗。
預期轉化
所選試劑
預期現象
實驗現象
結論及反應
→
→
→
→
→
實驗探究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
fe2+ fe3+:+強氧化劑
fe3+ fe2+:+強還原劑
[思考]實驗室中如何保存feso4溶液?
了解:鐵與人體健康的知識
[課后作業]
三、設計意圖和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切身的觀察和思考,自己發現和得到物質本身的化學性質,為此我改進了教材的科學探究部分,進一步深化了實驗內容,設計了“實驗3”作為本節實驗課的重點。學生在完成前兩個實驗后,了解到fe3+ 中加入fe 會生成fe2+,fe2+中加入cl2 會生成fe3+,那么是不是fe3+中加入還原劑就會生成fe2+,而fe2+中加入氧化劑就會生成fe3+呢?加入其他還原劑或氧化劑時實驗現象一樣嗎?我們需要學生通過進一步的實驗自己得到結論,通過探究的方法認識到fe2+與fe3+的基本性質,同時鞏固了氧化還原的基本原理。
1.改動了實驗1與實驗2的連接部分,讓學生們在實驗1的結果上直接進行實驗2,保證了學習思維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2.引導學生對實驗3中的多種藥品進行正確的分類,既使學生學習到如何對藥品的氧化還原性質進行簡單正確的判別,又防止學生不加思索的進行實驗,影響探究結果和浪費時間。
3.引導學生通過fe2+與fe3+與多種藥品的反應,如何正確判斷fe2+與fe3+的相互轉化性質,并對這一結論進行推廣。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在幾個重點環節上我對學生們進行了引導,使學生們在整個過程中始終按照教師的設計意圖進行實驗探究。
四、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逐步培養起來的,所以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應該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由部分探究到經歷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因此,我認為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教學之初。如果想要充分利用新教材資源,上好實驗探究課首先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空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留給學生談、思、議、練、做等主動活動所必備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是教師“獨占”。經過長期的訓練,使學生和教師都能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實驗探究”意義在于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和技能。學生經歷了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解釋與結論、應用結論解決問題的完整探究的過程,他們的認知活動與非智力因素緊密性關系起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完全為學生的“學”服務這一新課程思想理念。